说刘邦为什么杀死萧何这个问题,难道不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刘邦杀了不知道多少功臣 , 但是就是没有杀这个萧何?。ㄒ簧浦盏娜似涫稻褪窍艉瘟?,所以不存在这个刘邦杀萧何的说法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其实小编觉得应该是有人想问的是,刘邦杀了那么多功臣,为什么只有萧何善终了,这个问题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
![刘邦为什么杀死萧何](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I0191959-0.jpg)
文章插图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刘邦的帝王心术 。
一、刘邦自己就是造反出身,靠着推翻大秦帝国、打败项羽才建立了汉王朝 , 刘邦自己当了皇帝 , 又分封了七个异性诸侯王,刘邦的心里一直有铲除异姓王的想法,为什么呢?既然你刘邦可以做得诸侯之上的皇帝,咱们都是普通人出身的诸侯王们为何做不得皇帝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些诸侯王是不是这样想的,谁也不清楚,可是刘邦却是这么想的 。而且战功越大,能力越强,对自己就越有威胁 。
所以在吕后谋划诛灭功臣的时候,刘邦是点头答应的 。就连汉初三大功臣的另外两位文臣——萧何、张良,也都受到猜忌,只不过这两个人太聪明了,采取的自保之道又很让刘邦放心:萧何自污名声,受贿买地,转移刘邦视线;张良索性学赤松子游,隐居汉中留地,不干政治 。
![刘邦为什么杀死萧何](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I019C40-1.jpg)
文章插图
二、任何威胁到皇位的人都必须铲除 。功高盖主其实就是你的能力和威望到了一定程度,对皇位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这和忠诚没关系,只要你功劳大到足以让声望盖过皇帝,就有了威胁皇位的能力 , 有了威胁皇位的能力,皇帝就会除之而后快,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相反的情况是你就算有篡位的心 , 却没那能力,皇帝也不会在意你 。韩信死前曾说到:狡兔死,良狗烹 。这与忠诚没关系,只与能力有关 , 有能力威胁到皇权就会被杀 。而且当时刘邦已经很老了,韩信刚刚三十六岁,正是壮年,干什么都来得及,刘邦就是在韩信死后一年驾崩的,留着韩信这个名望势力过高之人无异于给自己儿子留下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哪天韩信变心了就夺了刘盈的皇位 , 让自己亲手建立的帝国落入外姓人之手 。所以说能威胁但皇位的韩信、彭越、英布一律处死 。
三、任何威胁皇权、拥兵自重的人都必须清除 。韩信这位被太史公将其评价为领衔萧何与张良的“汉三杰”之首,在整个楚汉相争的战场上,韩信居功至伟,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大汉天下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兵仙,却无自保意识 , 屡屡触犯刘邦的皇帝威权 。
![刘邦为什么杀死萧何](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I01923O-2.jpg)
文章插图
当年韩信率军连克齐地70城时,恰巧刘邦统帅的另一支大军却被项羽团团围困于荥阳 。刘邦无奈,派人向韩信求救 。而韩信却并不着急派兵救援刘邦,而是提出要刘邦封他为“假齐王”,表面上说是为了便于治理整顿齐地事务,实际上就是拥兵自重 , 借机要官要权,而刘邦确可以理解为借机要挟,你韩信是不是有不臣之心 。刘邦此时已怒不可遏,多亏陈平偷偷往他脚背上踩了一脚 , 使刘邦从震怒回到理智与现实中来,不仅“没有”见怪于韩信,反而封他做了“齐王”,连个“假”字都顺便删了 。韩信喜形于色,很快便带兵解了刘邦的围,刘邦心中却恼怒异常 , 怀恨在心 。
垓下之战的时候,刘邦约韩信同时发兵,到时却不见韩信兵马,导致刘邦又吃了败仗 。直到刘邦又对韩信大加封赏,韩信才同意出兵,这更加触怒了刘邦,此后一战破楚 。项羽被灭 , 建立了大汉政权,这就意味着狡兔已死,良狗可以被烹了 。
- 宋仁宗子嗣为什么夭折
- 八阿哥为什么夺嫡失败
- 夜扣宫门是什么意思 徽柔为什么夜扣宫门
- 宋仁宗的孩子为什么都早亡?是有人害的吗?
- 宋朝龙袍为什么没有龙?为什么是红色?
- 道光皇帝为什么那么穷?有节俭癖吗?
- 陈平盗嫂受金人品不佳,为什么还能得到刘邦重用
-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
- 项伯为什么要背叛项羽
- 为什么说完璧归赵赵国其实是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