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不害变法为何毁了韩国?( 二 )


三、韩国本身发展缓慢自身实力远不如其他六国
在韩国开始实行申不害变法之前,其周边的大国都已经逐渐崛起了,这更加压缩了韩国的成长空间,迫使韩国处于夹缝生存的地位 。后来韩国“申不害变法”开始推行与全国却错过了最好的成长时机,各个国家的压力也接踵而来,不仅如此其自身实力也远远不如其他国家,先天的弱势令其在后来的崛起之路艰难前行 。
所以说“申不害变法”它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帮助韩国彻底走向成功,只能算是给予了他们强大的希望,而这一丝希望的曙光也被后来的秦国所破灭 。在韩昭侯和申不害等人去世后,韩国持续遭到秦国打压,以至于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先被消灭的国家 。

申不害变法为何毁了韩国?

文章插图
3.为什么说申不害变法毁了韩国战国时期 , 各诸侯国纷纷实施变法以图强 。作为地处中原腹地 , 强敌环伺、疆域又最为狭小的战国七雄--韩国,其地缘政治最为险恶 。为了图存,韩国也不得不变法,虽各国的变法主导者主要都为法家思想流派,但其变法的着重点并不同 。韩非子在总结战国法家思想时,就坦言道:商鞅重法、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 。
“术”,即是君主统治的权谋,申不害认为君主的最大威胁并不是敌国势力,而是国内的大臣 。故而,申不害主张“术治”,即通过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以巩固君权 , 实际上就是背离道德传统 , 而提倡一种特务统治 。
传统儒家提倡的君臣关系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这可以说是君权时代的唯一正道,也是历朝历代都不得不遵循的“治国以正” 。而“术治”却违背正道,尽管历史上有很多帝王很喜欢耍弄权术,但绝没有如此堂而皇之 。因为,“术治”的必然结果是:君使臣以诈,臣事君以奸 。君主跟大臣斗心机、耍计谋,国家必然遭受劫难 , 而走向衰弱 。
韩昭侯与申不害,表面上看是能君贤臣,使得弱小的韩国强盛一时 。但实际上,却为韩国的彻底衰弱埋下了祸根 。以君主一人之心力,又怎么能斗得了整个官僚集团,能当官的都是有相当智商的 , 表面上是君主圣明,玩控群臣于股掌之间 。实际上,往往是臣子把君主玩了 。
申不害变法为何毁了韩国?

文章插图
在《战国策》中就记载了一则故事,魏国围困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韩国求救 , 韩昭侯拿不定主意,就询问申不害 。而申不害也摸不清韩昭侯心意,怕自己的意见不合韩昭侯的意,便对韩昭侯说:此是国家大事,容我深思熟虑 。随后,申不害就鼓动韩国著名辩士赵卓、韩晃,让他们向韩昭侯进言 , 陈述救赵之利弊,而申不害在旁观察韩昭侯的态度 。最终,申不害摸透了韩昭侯的心思,而进谏伐魏救赵 。韩昭侯果然很高兴,愉快地听从了申不害的意见 。
而作为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圣君--李世民,实际上也喜欢玩权术 。据《资治通鉴》记载:...上(李世民临终之际)谓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 , 恐不能怀服 。我今黜之(将李勣贬官),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唐初,有丞相之职),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
而李勣又是何等的聪明 , 又岂能看不透,结果接了诏书,家都没回,直接赴任了 , 李世民的“聪明之举”让李勣的内心彻底凉透 。李世民去世之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同年就将李勣召回,拜为尚书左仆射 。而李治性格仁弱 , 缺乏主见,在那场著名的“废王皇后而立武昭仪”的事件中,一直拿不定主张 。于是 , 李治私下征询李勣的意见,李勣回答道: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问外人?于是 , 李治才下决心废了王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