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得不偿失的切肤之痛
第一次是在围魏救赵战争中的得不偿失,围魏救赵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种计谋,围魏救赵本身的目的并不在于魏国,而是在于营救赵国,解决赵国所面对的国家危机,但这却让魏国白白的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因为,实际上在三家分晋当中,魏国和赵国这两个国家所获得的利益和是差不多的,赵国的发展态势也是直追魏国的 。
因此,魏国发动对赵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想要遏制赵国的发展 , 给自身创造发展的基础和空间 。这也就意味着魏国对于这场战争非常看重,而且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 , 也就可想而知战争失败之后魏国是有多么伤筋动骨了,这是魏国历史上第一次感受到切肤之痛的失败 。
文章插图
两次战争,使魏国跌落霸主神坛
第二次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失败,这两次战争的失败不仅是魏国历史发展进程当中的转折,也是整个战国时代由初期的发展步入中期的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爆发原因很简单,最开始只是孙膑和庞涓两个同门师兄弟之间的恩怨,但因为魏惠王的偏听偏信,给了庞涓迫害孙膑的支持 , 让孙膑对整个魏国怀恨在心 。
由庞涓、孙膑同门师兄弟引发的战争
后来孙膑在齐威王的帮助之下回到了齐国,并且担任了齐国军队的军师,帮助齐国对抗魏国,本来在魏国强大实力的压迫之下,各大国就是苦不堪言的,齐国本身又是一个发展实力比较壮大的国家,齐威王时期更是实施了齐国历史上的变法,整个齐国的国家状态焕然一新,国家实力也更上一个层次 。
同时又有孙膑的计策支持,齐国便与魏国展开的较量,这也是孙膑和庞涓这对同门师兄弟的较量,本来魏国自恃发展实力的壮大以及军事实力的强盛,对齐国其实并不看在眼中 。但结局却并不像魏国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两场战争均以魏国的失败而告终 。
文章插图
马陵之战,魏武卒几乎全军覆没,魏国称霸力不从心
甚至在马陵之战当中,魏国的上将军庞涓也战死在沙场上,不仅如此,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失败之后 , 魏国由吴起训练而成的魏武卒几乎全军覆没,整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受到了重大的创伤 。
而这两场战争也成功地将魏国从超级大国的地位上拉了下来,让整个中原地区由魏国一家独大的时代步入到了各大国家实力相对均衡的年代,对于整个中原局势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 。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 , 这是魏国发展实力的第一次重大的削弱;毕竟在战国时代,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 , 最关键因素在于军事实力,魏国因为战争的失败损失了不少兵力,同时还会延缓国内的各项发展 , 魏国也第一次对于中原地区的争霸力不从心 。
伊阙之战,魏国受到重创 , 从此一蹶不振
第三次重大的转折是伊阙之战的战败;伊阙之战实际上是一场六国合纵攻秦的战争,在那场战争中 , 山东六国可谓是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 , 并且它们还联合了宋国、卫国、中山国,以九个国家的实力企图打败整个秦国 。
秦国在那个时候正处在混乱的阶段,秦武王去世之后发生了季君之乱,秦昭襄王嬴稷刚刚从燕国回来继承王位,在整个秦国的根基不稳,之前的张仪因为与秦武王政策不相符而被迫出走,名将司马错退隐,整个秦国既无可用的文臣,也没有足够具有威望的武将,当此时机是攻打秦国的最好阶段 。
- 赵匡胤为什么不敢下放兵权 使得宋朝军事积贫积弱
- 孙坚主要战役实力解析
- 楚怀王被秦国骗了两次,为何楚国人还那么怀念他
- 赵国临阵换将的两次战役是什么 分别换的哪两个大将
-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两次不在家是故意的吗
- 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 嬴政在赵姬耳边说了什么使得赵姬含笑九泉
- 曹洪两次救曹操为何曹丕还要杀曹洪
- 雍正为什么两次要杀邬思道?
- 周瑜打黄盖是哪个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