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初期,周天子对各个诸侯国的掌控力已经大不如前,很多诸侯国顺势崛起 , 便不再听令于周天子 。等周桓王继位后,他打算拿郑国郑庄公下手 , 以威慑其他诸侯国 。后来繻葛之战爆发,周天子率领陈、卫等国向郑国发起进攻,但结果却是郑军取得顺利,周桓王还被射伤 。经此一役,周天子威信尽失,周王室再也难现当年辉煌,天下进入各个诸侯争霸的场面 。为何周桓王当时会输给郑庄公呢?
文章插图
周桓王十三年(前707年)的周郑之战,对于周王室来说是一次刻骨铭心而又影响深远的大战 。在这场大战前五十二年,即周平王十二年(前759年),周平王才刚刚东迁至洛邑 。
对于东迁的周平王政权而言,周平王二十年(前750年)战胜携王政权,成为天下唯一的王,是第一次政治上的大胜利 。可大胜之后,由于周平王政权的弑父嫌疑,并未得到天下诸侯的一致认可 。周王室的政治势力范围,局限于嵩山以西以及晋西南一带;渭河平原虽然有秦,但大部分处于戎狄控制之下 。传统中原诸侯国,宋、齐、鲁、卫、曹、蔡、陈、邢、北燕等等 , 此时都还没有承认周平王政权的合法性 。因此 , 周平王政权东迁后,能依赖的就只有两个强国:郑国和晋国 。
周平王二十五年(前746年),晋文侯去世 , 随后晋国陷入曲沃与晋侯之争,长达六十七年 。这使得周王室所依赖的“一条腿”折了 。周平王二十七年(前744年),郑武公突也去世了,十三岁的郑庄公成为国君 。少年国君郑庄公显然无法在如此微妙的政治环境中替周王室扩大政治版图 。因此,周王室所依赖的“另一条腿”也不行了 。从周平王二十七年(前744年)直到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年)间 , 周王室的政治势力范围一直保持在洛阳盆地周边一带,无法再向东扩张 。
文章插图
造成这种局面,都不是晋国和郑国主观不努力,而是国内确实存在客观困难:晋国是内乱不断,郑国则是少年国君执政 。可对周王室来说,周平王却耗不起了 。自从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西周灭亡以来,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周平王也从当年的懵懂少年变成了一位老人,可周王室却还没得到天下诸侯的普遍认可 , 周王室如何能在洛阳盆地长久地生存下去?为了能加快周王室在中原政治势力范围的扩张,周平王便想扶持另一位能干之士 , 来填补晋、郑两国的空白 。考虑了数年,周平王终于决心提拔西虢公为执政卿 。但周平王失误之处在于 , 他考虑的时间太长了 , 此时郑庄公已长大成人 。见周王室想分郑国之政 , 郑庄公立刻向周王室发出了抗议声 。郑国一发声,周平王立刻认怂,发誓没有这回事,并主动提出交换质子,以换取郑国的信任 。
这就是郑国与周王室产生矛盾的根源:郑国的现实与周王室一统天下的目标之间 , 出现了重大背离 。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年)之后,这个矛盾不但没能弥合 , 反而是越来越突出 。由于郑庄公与弟弟姬段之间的权力斗争,不幸引发了郑国与周边鲁、宋、卫、蔡、陈等等诸侯国的大混战 , 持续长达十一年之久!对于郑国,为了生存,必须要打败周边国家建立起的强大“反郑联盟”;可对周王室而言,为了尽快得到天下诸侯的认可,这些与郑国敌对的诸侯国,却都是不可或缺的“统战”对象 。郑国与周边诸侯国的矛盾闹得越大 , 就与周王室政治目标越来越背离 , 当然与周王室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大 。
- 樊城之战关羽为何打得过于禁,却打不过徐晃?
- 桂陵之战孙膑就活捉了庞涓,为何十三年后才杀了他?
- 秦灭楚之战项燕有多少兵力 楚国战败后士兵都去哪了
- 夷陵之战东吴和蜀国各有多少兵力 刘备真有七十万大军吗
- 除了赵括和廉颇,谁还能做长平之战的主帅?
- 为什么在官渡之战的几年里,刘备毫无作为?
- 郑庄公靠忍换来春秋霸业
- 汉中之战曹操痛失夏侯渊,刘备一方又折损了哪些名将?
- 长平之战为何要派赵括前去迎战?为何不是廉颇?
- 真实的赤壁之战曹操实力如何?其实他没有什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