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小国在霸主之间的存活之道是怎样的?( 二 )

春秋时期,小国在霸主之间的存活之道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另一个霸主也曾因为不尊重小国,付出惨痛代价
无独有偶 , “蔡昭侯事件”发生不久,晋国也发生了类似的重大外交事故 。事件起源于晋国对盟友卫国国君的不尊重——在会盟时候,故意推开卫国国君的手腕 。
这件事让卫国上下大为不满,激化了晋卫矛盾 。在卫国大臣与国君研究并预估了卫国所能承受的后果之后,他们仍然一致愤慨地表示:宁愿冒背叛晋国被征伐的危险,也要背叛晋国 。
与楚国不同,晋国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 请求改盟,但是遭到卫国的拒绝 。战争终究还是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
卫国本是晋国遏制齐国最重要的棋子 。卫国因为厌恶晋国而加入到齐国的阵营之中 , 成为齐国在“夷仪之战”中最重要的帮手 。但齐国战败后,卫国同样被晋国惩罚 , 即所谓的“晋赵鞅围卫,报夷仪也” 。
在处理同样类型的外交纠纷上 , 可以看出晋国和楚国还是不同的 。与被视为“蛮夷”的楚国经常蛮横对待小国不同,晋国在对外上更讲求以礼待人,也更通情达理;更懂得自?。?也更能克制自己 。
晋国不以强权凌人,知道这件事不是卫国的错而是自己理亏,他们为了安抚卫国,也为了让卫国重新回到晋国阵营 , 甚至还做出了“处死晋国大臣”这样比较公正合理的决定 。这次晋卫外交纠纷,虽然不像楚蔡这样惨烈,最终大事化?。?但是晋卫两国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 。

春秋时期,小国在霸主之间的存活之道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对于卫国来说,他们因为一时之愤,卷入了两场战争,损失惨重;对于晋国来说 , 因为他们损害了小国的尊严,不但多此一举将卫国推入对手一方,还付出了“一大夫丧命、一大夫逃亡”的惨痛代价,更严重的是,晋国颜面扫地,声望大幅下降,可谓是“辱人者必自辱之” 。
反过来,如果霸主能适当地尊重小国,那么不但能增进两国的关系,还能得到人们的赞许,增加自己的声望 。
如晋文公时期,在周王室势力日渐衰落、国力沦为三流国家的时候,晋文公仍坚持礼遇周王室的使臣 。周使看出晋国没有恃强欺弱,其行为举止皆符合外交道德规范,因而一定能成为霸主 。
“晋不可不善也 , 其君必霸!”
由此可见,在春秋时期,霸主一定要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做到尊重他国,而且要遵守基本的外交礼仪,否则当霸主激起其他国家的敌视甚至反抗时,再微小、孱弱的力量都会变得不可忽视,甚至存在无法预估后果的可能 。霸主若失去盟友支持,成为孤家寡人 , 将难以维护本国长久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