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河西之战后,魏国丧失了河西郡和河东郡,国土面积缩水大半,人口和财富锐减,魏国的国力也在不断倒退中 。尤其再经过伊阙、华阳两场大战,曾经不可一世的特种部队魏武卒损失殆?。?国家再也无力重建这支部队 。魏国士兵的军事素质和秦国锐士相比可以说惨不忍睹,军事将领更无法与之相比 。这些军事上的差距,信陵君都是看在眼里 。
魏国都城从山西安邑搬到河南大梁,是魏惠王为了进军东方和躲避秦国而做的努力 。如今百年过去,魏国和韩国成为秦国进军东方的最主要交通障碍,秦国必然将先清除眼前的敌人 。魏国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它的兴亡 。秦国不断东进 , 魏国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 这是一个常识性的认识、必然的趋势 。
文章插图
周赧王四十二年(前273年),秦军打到了华阳,距离韩国都城新郑很近,距离魏都大梁城也不远(今天不到100公里) 。魏赵出兵十五万救援韩国,结果被杀神白起全部干掉,这场战争魏国损失了13万大军,割了南阳地,可以说魏国已经主力被灭,元气大伤 。
周赧王四十年(前275年),秦国就已经打到魏都大梁城下,魏王和信陵君都经历了这场差点亡国之战,最后魏国割地求和 。可见,秦军随时可以兵临大梁城下 。几十年后 , 秦将王贲挖开黄河,水淹大梁城,魏国灭亡 。而那时的魏国只剩下10多座城池 。
在信陵君看来,只有六国一心抗秦才能遏制秦国的发展 。但六国人心不齐,利益诉求不同,无法实质性地遏制秦国变得更强 。
三晋里,韩国最反复无常,华阳之战韩国沦为秦国的走狗 。齐国闭关锁国,不问世事 。燕国距离秦国太远,没有直接利益冲突 。楚国与秦国虽然有仇 , 但双方整体上还是保持姻亲和联盟关系 。赵国此时称霸,但国力不足,终究是昙花一现 。
可以说,天下难以消灭秦国 。六国君主昏庸无能,有才之士没有发挥空间,奸佞小人当道朝堂,让他看不见未来的希望 。
自己在魏国虽然号称第二人,但根本得到不到重用,更无法接触国家权力 。当初自己被封信陵君 , 也是为了抗衡孟尝君 。哥哥防着他夺权,又宠着龙阳君 , 自己出头之日难说 。国家经历大战,军队损失惨重,国土又缩水,国力不堪一击 。
魏王为何不信?
文章插图
魏王其实也不算昏庸之辈,只不过他即位时太惨了 。周赧王三十九年(前276年)即位,两年后就差点亡了国 。魏国的家底都被他的上两辈败光了,他即位的魏国已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 。如果不是信陵君在之后的两次表现,一定程度上拖缓了秦国统一的进程,也为这个昔日东方霸主续命了几十年 。
周赧王四十八年(前267年),国际形势还不是太糟 。赵国已经起来了,成为了抗秦主力,秦国的目光转移到赵国,让魏国大大缓了口气 。此时,秦国与赵国多年小范围交锋,进展并不顺利 。
在魏王看来,秦赵必有一次大决战 。两者军力差不多,最后都会两败俱伤 。魏国可以联合其他国家趁此收复失地 。长平之战时 , 魏王抱的就是这个想法 。他的想法最终成为了现实,秦赵最终都损失了五十万人 。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将秦国赶回老家,魏国多年来被占、被割的地又都回来了 。
魏王也有自己的底气 , 认为联盟可以确保魏国不会灭亡 。首先就是三晋集团同出一脉,唇齿相依,大家都经常联军作战 , 对于秦军还是可以抗衡一二的 。自己又处于天下之中,一度是抗秦主力,六国不会坐视魏国的灭亡 。
- 明英宗是不是昏君?
- 宋仁宗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为何称他为天下第一仁君?
- 秦国最有能力的国君是谁?
- 隆中对早已不适合蜀国,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
- 崔杼弑其君的故事
- 宋朝皇帝有明君昏君,为什么就是没有暴君?
- 清朝末期快要灭亡了,为什么不实行君主立宪制?
- 李世民战功显赫,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储君?
- 贺涵给罗子君的职场忠告 罗子君的拒绝让贺涵更喜欢
- 三国的末代君主分别是什么结局?为何都能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