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朱祁钰为什么要做皇帝,而不是继续监国?
皇帝朱祁镇与郕王朱祁钰是明宣宗仅有的两个儿子 , 两人年龄相仿,自幼感情颇深 , 原本按照明代祖制,皇子年满十五岁之后,就必须要离开京城前往封地,由于朱棣“靖难”夺位的缘故 , 明朝对于藩王防范及其严格,没有宣召的情况下,藩王是绝对不允许离开自己封地的,崇祯年间,清军进逼北京城,唐王朱聿键违反制度,私自组织数千人北上勤王,结果直接被崇祯皇帝废为庶人,并且关进了凤阳监狱 。
![土木之变后,孙太后为何同意让朱祁钰当皇帝?](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9162K608-2.jpg)
文章插图
但是朱祁钰被册封为郕王之后,因为与皇帝朱祁镇兄弟情深的缘故,一直没有离开北京前去封地,当明英宗御驾亲征蒙古瓦剌的时候,信任的安排自己朱祁钰监国,全权负责朝政事务 。
既然监国已经可以总领朝纲,那么土木堡之变后 , 郕王为什么不继续监国,而是非要被推上帝位呢?
这个要从当时的严峻局势说起,土木堡之变后,明朝京师精锐部队全军覆没,也先率瓦剌大军马上就要直逼北京城 , 明朝上下此时深深的感受到了灭国的危险,郕王朱祁钰虽然以监国身份总领朝纲,但是毕竟不是皇帝,缺乏足够的权威性 , 因此在很多方面也颇受各种礼制的制约,而在这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时不我待,急需一个人能够政令无阻高效的指挥全局,而当时皇子年幼,最佳的人选无疑只剩下郕王朱祁钰了 。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明英宗被俘虏之后,也先意图挟皇帝以令明朝上下 , 如果这样的话,局面就会变得十分棘手 , 如果明英宗在被威逼的情况下发出某些圣旨,那么明朝政府是执行还是不执行?又或者明英宗被挟持到北京城下,城门是开还是不开?如果不执行或者不开城门,谁又能承担致使皇帝被撕票这么大的罪名?
郕王监国的命令与被绑架皇帝的诏令,明朝政府究竟该如何遵从?
法理上讲皇帝才是国家最高领导,但是现在的情况 , 如果遵循皇帝的诏令,明显是自寻死路 。
所以这个难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让被绑架的皇帝失去法理性,重新另立新皇帝 , 这样才能够实现政令高度统一,避免朝臣执行层面的被动局面 , 并且有效的挫败也先的阴谋意图 。
而在这个国家存亡一线的危局当中,三岁的太子,完全不具备处理国事的能力,因此明朝群臣集体力谏皇太后,以国家社稷为重 , 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 。
初,大臣忧国无主 , 太子方幼 , 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 。王惊谢至再 。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王乃受命 。
![土木之变后,孙太后为何同意让朱祁钰当皇帝?](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9162JC2-3.jpg)
文章插图
2.立郕王为帝,孙太后两套方案流产之后的无奈之举明英宗与郕王虽为亲兄弟,但是毕竟是同父异母,孙太后作为明英宗的亲生母亲,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皇位旁落的,所以孙太后当时其实心中理想的方案有两个:
1.是花费金银财宝想瓦剌人赎回被俘虏的明英宗 。
2.是由太子朱见深继位,郕王朱祁钰负责监国辅佐 。
当明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的时候,孙太后第一时间敕令朱祁钰,让其暂时总领百官 , 负责朝政事务,这个敕令的背后非常有深意 , 要知道原本郕王朱祁钰就已经是监国总领朝纲,而这时候为什么又要特意重申一下呢?
其实重点在于“暂时”一词上,孙太后的意思很明确 , 皇帝还是会回来的,郕王你不要有非分之想,只是暂时让你负责国家大事而已 。
- 朱祁镇归来孙皇后为何不让朱祁钰还位?
- 夺门之变三大功臣下场如何?只有一人善终
- 孙太后为什么没有让朱祁钰还政?
- 夺门之变后,朱祁镇是怎么对待朱祁钰的后妃和孩子呢?
- 朱棣皇后死后还有妃嫔,为什么让太子妃管理后宫?
- 明宣宗驾崩后,为何不在朱姓王爷里面选一个继承者?
-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北方的蒙古人发生了什么事,为何瓦剌迅速败亡?
- 历史上韦太后真的嫁给金人了吗?
- 土木堡之变时,如果朱高煦还在的话会有什么结果?
- 如何做抖音 如何做抖音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