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已经年过七旬手中无权,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

历史上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后,杀了不少曾经有功的功臣,但是如果说他是因为担心这些人会功高盖主 , 日后起兵造反,那也说得过去,毕竟历史上没有几个是对此毫不担心的皇帝的,那朱元璋杀掉那些手中握有大权,有能力的臣子也的确是有理由的,但是为什么杀李善长的时候,他已经年过七旬 , 并且手中没有任何权力,朱元璋还是不肯放过他呢?

李善长已经年过七旬手中无权,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

文章插图
1.李善长怎么死的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 , 因为年老约束不了部下 。曾想建造府宅,从信国公汤和那里借卫士三百人,汤和悄悄告诉他所听到的事 。四月,京城有百姓受株连而被发配到边疆,李善长屡次请求赦免其亲戚丁斌等 。太祖大怒,将丁斌治罪 。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的事 , 他供出李存义等过去与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况 。于是太祖下令将李存义父子逮捕审讯 , 他们的供词牵连到李善长,供词上说:“胡惟庸企图谋反,派李存义暗地里劝说李善长 。李善长惊叱道‘:你这么说到底为了什么?你们一定要慎重,否则九族都要被灭 。’不久 , 又派李善长的老友杨文裕去劝他说:‘事成之后 , 当以淮西之地封你为王 。’李善长惊骇不已 , 仍不同意,却又颇为心动 。胡惟庸于是亲自去劝说李善长,仍然不同意 。过了一段时间后,胡惟庸又派李存义去劝说,李善长叹道:‘我已经老了 。我死之后,你们好自为之 。’”有人又告发李善长说:“将军蓝玉率军出塞,到捕鱼儿海时,俘获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绩,李善长却匿而不报 。”于是,御史竞相上奏弹劾李善长 。而李善长的奴仆卢仲谦等,也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互相贿赠,经常偷偷私语 。这些证言显示,李善长虽是皇亲国戚,知道有叛逆阴谋却不揭发检举 , 而是徘徊观望,心怀两端 , 大逆不道 。当时正好有人说将要发生星变,会有灾祸发生,占卜的结果是灾祸应当降临在大臣身上 。于是,太祖便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
李善长已经年过七旬手中无权,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

文章插图
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等人 , 都同时受胡惟庸牵连而死 。不久,被牵连的还有已故的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等若干人 。太祖亲自下诏罗列他们的罪状,加在狱辞里面,纂成《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 。李善长之子李祺与公主被迁徙至江浦,过了一段时间后死去 。李祺之子李芳、李茂 , 因公主之恩未被牵累判罪 。李芳任留守中卫指挥,李茂任旗手卫镇抚,但被取消世袭韩国公的权利 。
李善长死后第二年 , 虞部郎中王国用上奏:“李善长与陛下同心 , 出生入死打天下 , 勋臣位列第一,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儿娶公主,亲戚拜官,他作为人臣,名份已经到了极点 。即使他想自图不轨,尚且未曾可知 , 而今说他想帮助胡惟庸谋反,则是极为荒谬,大错特错了 。人们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定胜于兄弟之子,已经安享万全之富贵的人 , 一定不会去想侥幸获得万一之富贵,这是人之常情 。李善长与胡惟庸 , 仍然只是儿女亲戚,而对于陛下则像对子女一样的亲近 。假使李善长帮助胡惟庸谋反成功,也不过是位列勋臣第一而已,太师、国公、封王而已,娶公主、纳王妃而已,难道还会胜于今日吗?而且李善长难道不明白天下是不能侥幸取得的吗?元朝末年,欲取天下者无限 , 却都莫不为此粉身碎骨,覆宗绝祀,能保全自己脑袋的有几个人呢?李善长自己也亲眼所见,为什么还要在衰倦之年去重蹈覆辙呢?凡是去这么做的必然有深仇大恨促使着他,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父子之间可能会相互扶持以求逃脱灾祸 。而现在李善长之子李祺与陛下有骨肉之亲,没有丝毫芥蒂 , 他何苦突然这么去做呢?如果说天象告变 , 大臣受灾 , 杀了他以应天象 , 则陛下更加不能这样做 。臣惟恐天下百姓听说之后,会说像李善长这样的有功之臣尚且得到了如此下场 , 国家也会因此而分崩瓦解啊 。现在李善长已死,再说无益 , 但愿陛下将此作为将来的教训 。”太祖收到上奏,竟然没有加罪王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