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清军的入关对中华汉文明有着什么影响?

清兵入关指的是在明朝崇祯17年,满洲的八旗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领下大举进入到了山海关之内 , 最终击败了李自成,攻占了京师,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城 。然后建立了以满洲为核心的大清王朝 。对于清军入关和大清王朝的历史贡献,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议,明显呈现出极端看好和极端看坏的两种对立观点,但如果从审美的角度来看 , 清军入关对中华文明有何影响?著名学者冯骥才评价一针见血 。

八旗清军的入关对中华汉文明有着什么影响?

文章插图
冯骥才《中国文化正在粗鄙化》:文化的粗鄙化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 。如果追根溯源,至少有三百年的日益恶化的历史 。它的起点应该是满人入关(清军入关)......比较一下华丽外露的清文化与雍容醇厚、平和内敛的明文化,便会看出其中的深层的损害性的变化
传统观点认为,清军入关之后,满洲人被强大的汉文化同化,书写了中原文明的另一个传奇,最终中原文化虽然军事失败,但却在文化上胜利了,因此清朝的审美,自然延续了中华传统审美观 。
然而,近些年的学术研究指出,逆向的民族融合——清朝汉人的“满洲化”现象触目惊心,当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在同化满洲人时,也被满洲人粗浅的文化所稀释 。
八旗清军的入关对中华汉文明有着什么影响?

文章插图
【八旗清军的入关对中华汉文明有着什么影响?】首先要指出的是,满洲体系内的汉人数量非常庞大,包括汉军八旗、包衣旗人、数量庞大的奴隶群体等 。除此之外 , 还有因满洲特权吸引了满洲体系外的汉人群体等 。因此,受到“满洲化”的汉人群体很大 , 应该有千万数量 , 这部分群体受到满洲审美影响最大,由此对整个汉文化的冲击就可想而知了 。
根据史料记载,清朝不少汉人被满洲同化的非常深刻,比如“摒弃汉姓,改从满姓”、学习“国语(满语)骑射”、风俗习惯满洲化等 。中国人讲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连姓氏都改,可见这种逆向同化之深;文化认同的前提是语言认同,学习满语以及骑射等,其实就已经被同化了;至于风俗习惯等 , 至今还有遗留,例如设香案、烧旗香、跳大神的满洲祭祀方式,至今在北方农村还存在 。
既然同化是相互的,那么缺乏审美深度的满洲文化,必然会让清朝审美出现退化 。尤其满洲成为统治者之后,不仅利于满洲特权,出台了很多吸引汉人满化的工作,比如熟练使用满语的官员优先提拔 , 越与满人趋同、越受到重用等,而且统治者具有天然的审美影响力 , 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帝国的审美 。
八旗清军的入关对中华汉文明有着什么影响?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满洲女真族虽说历史悠久(很难考证肃慎、女真、满人是同一民族的延续),但毕竟只是一个部落而已,人员只有百余万,还处于部落奴隶社会阶段,没有形成真正的文明,在文化审美上相对博大精细历史悠久的汉文化而言,的确比较粗鄙粗俗 。当清军入关建立清朝之后,强调及推广满文化时,注定会让整个中国的审美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 。
总之,汉文化在所谓的同化满文化之余,自己原有的文化传统被满文化冲淡了 。
关于上述话题 , 在明清遗留下的文物上得到充分体现 。
清朝遗留下的文物,可以明显的看到庸俗,色彩鲜艳、大红大紫的华丽外露,与明朝的雍容醇厚、平和内敛相比,后者审美意境无疑更上一筹 。
八旗清军的入关对中华汉文明有着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