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威震逍遥津,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

215年,东吴十万大军逼近合肥,张辽仅率领800士兵一路杀至孙权旗下,最后东吴军队望风而逃,孙权也只能暂且撤退 。后来张辽乘胜追击,再次击败孙权、甘宁,成功守住合肥 。张辽经此一役后名声大振,威震逍遥津的故事也是流传至今 。张辽在三国时期算是一名悍将,而且他的实力绝对不输蜀汉五虎 。此后张辽被选为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 , 还有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

张辽威震逍遥津,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

文章插图
作为追随过四任主公的降将张辽,白门楼上深得一向心高气傲的关羽敬重,并为之向曹操求情,自然有他过人之处 。当然,张辽后来能闻名天下,跻身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很大程度上与逍遥津之战以八百人大破孙权十万雄师、一夜之间威震江东有关 。张辽在逍遥津之战所创下“八百破十万”的赫赫战功及“张辽止啼”的鼎鼎大名,无可厚非成为武庙七十二将的最大资本 。
建安二十年八月(215年),在逍遥津(今安徽省合肥市东北隅),张辽率领曹军抵抗孙权指挥吴军的一场合肥保卫战役 。该场战役分前后两期 。前期,张辽以800名将士冲击孙权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使孙权丢掉主帅麾旗,逃跑到山冢 , 令东吴军队全都披靡溃败、望风而退、闻风丧胆 。后期,张辽率领追兵,再次击破孙权等人,迫使孙权蹴马趋津,跳过断桥 , 才免于被活捉 。逍遥津之战,不仅化解了合肥之围,还是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甚至让东吴闻辽色变,博得“止夜啼小儿哭声”的威名 。
张辽威震逍遥津,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

文章插图
历史对逍遥津之战的评价甚多,其中清代学者赵翼的评价最为中肯 , “其以少击众,战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战,张辽李典以步卒八百,破孙权兵十万 。”逍遥津之战后,张辽不仅威震江东 , 还让“张辽止啼”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甚至至今日本民间仍然流传着“辽来来”的俗语 。
逍遥津之战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是因为主将张辽具备如下三点非比寻常的能力 。
即 , 其一,临危不乱 。
临危不惧,指遇到危难,并不顾惜自己 。没有私心,十分英勇 。唐朝骆宾王《萤火赋》:“临危不惧,勇也 。”逍遥津之战的背景是东吴孙权趁曹操在汉中用兵,合肥守备空虚,就亲率十余将,十万兵攻向合肥 。此时,合肥城内的曹军只有四将,七千兵,又无后援 , 曹军主力远在关中 。作为主将的张辽,不仅不怯战,不弃城而逃,还积极备战 , 在战前开凿了用来隐藏曹军舟船的藏舟浦,以便能顺利守城 。
张辽威震逍遥津,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

文章插图
其二,顾全大局 。
顾全大局,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 。守合肥时,张辽与乐进、李典等诸将不和:张辽与李典有杀叔(李乾)之仇;乐进不服张辽后来者居上 。然而在开战之前 , 张辽却主动放下脸面 , 降低身份,主动与诸将同心协力 , 共同击退孙权 。不仅如此,张辽还主动要求带领敢死队出去冲杀 , 亲自先登直陷敌阵,以一将八百兵大胜孙权五将十万兵,致使逍遥津之战大获全胜 。张辽在国家大事面前不计较个人恩怨,不动与同僚精诚合作,共同对敌 。
其三,不畏生死 。
不畏生死,指大义凛然,不畏惧生死 。作为曹军在合肥城内的主将,本应坐镇指挥,而不是上阵杀敌 。可是张辽不仅上阵杀敌 , 还亲率敢死队冲锋陷阵,甚至突围出来后又杀进包围几层的东吴军,把馀陷在重围的敢死队救出来 。在亲率八百死士对战孙权十万军,张辽就已置个人生死而不顾,死亡之间 , 毫无惧色,看淡生死 , 从未想过能有生还机会 。张辽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成就“张辽止啼”的威名,才能有“(曹操)大壮辽,拜征东将军”的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