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忠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他曾率军平定浙东、福建、广东、广西、俘虏陈友定 , 是朱元璋身边十分出众的将领 。但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廖永忠依然没能善终,最后是被赐死 。当时廖永忠已经50多岁,但朱元璋还是没放过他,反而最先就是拿廖永忠开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朱元璋在处理功臣时,也是看他们和自己的关系好不好 , 往往比较疏远的,反而会成为首要目标 。
文章插图
【朱元璋赐死廖永忠,渡江之战决定一批功臣生死】朱元璋最早是因为参加起义,然后势力一路做大,最后做到了明朝开国皇帝 。
在其创业阶段 , 有一场战役非常关键,那就是渡江之战 。
当时起义的义军被元朝军队围困在长江西北,眼看就要断粮,而长江对岸的芜湖,正好是盛产稻米的地方,朱元璋当即就决定 , 摆脱元军包围,东渡长江 , 到长江对面吃米去!而要到长江对面 , 船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朱元璋的部队,缺少的就是船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叫廖永忠的起义军首领带领他的部下前来投奔朱元璋 。廖永忠所带领的部队,正好是一支精锐水师 。有了他们的加入,朱元璋带领部队,顺利渡江 。
这一战,在朱元璋的心里分量非常重 。在他当上皇帝之后 , 明朝的官场派系 , 以这一战为分界线,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三大派系:
第一是之前一直跟隨朱元璋的濠州红巾军旧部,这是和朱元璋私人关系最亲密的第一圈层,战功赫赫的常遇春,就属于这个梯队 。身处这个梯队中的人,不管是战功赫赫,还是战功平庸 , 都是朱元璋封侯的首要考虑人选 。如汤和、郭子兴两位濠州旧将功绩平平 , 劣迹斑斑但只是资历特深 。
第二是渡江之前投奔的廖永忠的巢湖水军,这个圈层之内的人虽然也在封侯时有一席之地,可要是跟他们所立的战功比起来,实际上是受到了压制,排在了众多战功平庸的濠州旧将的后面 。
第三就是渡江之后,在朱元璋当皇帝已经毫无悬念形势下前来归降的各路降将,这个圈层的人在封侯中有份儿的 , 要么依靠战功,要么依靠率领大队人马归降,整体和朱元璋的私人关系比较单薄 。
文章插图
后来论功行赏时,就是按这些人和他建立主从关系的早晚 。越早,朱元璋成事的趋势越不明显 , 在朱元璋地位稳固之后的封赏就越大;投奔朱元璋的时间越晚,他成事的趋势越明显,之后得到的封赏就越低 。
诸臣与朱元璋的圈层关系 , 不仅影响到勋贵在国初得到封赏的情况 , 对于其后的胡蓝党案等一系列屠戮功臣的过程 , 也发生了直接的影响 。
明朝建立后首次杀戮功臣 , 是洪武八年杀廖永忠 。其原因先后有僭越、受杨宪牵连、杀韩林儿等多种说法 。廖永忠在杀邵荣、杀韩林儿这两次最重要的政变中,都扮演关键角色 。他不是濠州红巾军旧将,与邵荣、韩林儿本无渊源关系 , 而作为“归附”者中的头号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姿态至关重要 。“他的被杀”,隐隐展现出“归附”者功高位重而不免首遭清洗的前景 。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中书省、御史台、大都督府三大衙门的最高官员,除右御史大夫安然被斥还乡外,其余均遭杀戮 。其中,胡惟庸、毛骧、陈宁、涂节、汪广洋、安然、丁玉等,皆为渡江后加入红巾军者 。他们或是投奔朱元璋较晚和“归附”的濠州人,或是投奔朱元璋很晚的非濠州人,皆非濠州从军者 。案发后,中书省与大都督府被取缔,御史台则由勋贵之首李善长出山控制 。可见,胡惟庸案中,皇帝并未打击“淮西集团”或任何勋贵,而是清洗了取代勋贵重职的新锐官员,可以视为以濠州从军者为主导的勋贵集团对新进官员的胜利 。
- 朱元璋为何要对自己儿子用髡刑?
- 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何不动用朱元璋给他留下的王牌军队?
- 朱元璋为何要用铁裙刑对待朱棣生母?
- 刘伯温为什么死前给朱元璋留了一筐鱼?
- 朱元璋为什么不喜欢秦王朱樉?
-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儿子全身的毛给剃掉?他的儿子做了什么?
- 张士诚是怎么兵败的?为何输给朱元璋?
- 刘伯温给明太祖送鱼是有何寓意?只是朱元璋明白的太晚
- 朱元璋为何诛杀潘富九族?
- 朱元璋为何要杀了欧阳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