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提出的停战条件,崇祯为何宁死也不答应?

明朝末年,崇祯面临着内忧外患,打仗对于这时候的明朝来说,真的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已经打不起了,各种因素堆积在一起 , 导致崇祯也是有心无力 。然而面对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他向崇祯提出了三个免战的协议,但是崇祯却坚决拒绝了,宁肯最终自己吊死,明朝灭亡 , 也不愿意答应他 , 到底是什么样的条件呢?

李自成提出的停战条件,崇祯为何宁死也不答应?

文章插图
崇祯十七年(1644年) , 李自成从西安一路杀向北京 , 这一路上两千多里几乎如入无人之境 , 除了在山西代州西面的宁武关,在那里他遭遇到了极其顽强地抵抗 。
虽说起义军经过血战最终全歼了守城明军,但一个小小的宁武关,整整拖延了起义军七个昼夜 。也正是因为这一战,更加坚定了崇祯誓不南迁的决心 。他认为凭借着层层险关足可抵挡起义军的攻势,可从容等待各路勤王之师的到来 。让崇祯没有想到的是,“正真的关口不仅在于外形,而更在人心”,其他的军事重镇均不战而降 。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来到了北京城下西直门外,用大炮不停轰击城墙 。早朝时,大臣们谁也不敢说话,有人站在那里只是默默流泪 。崇祯皇帝显得有些神经质,时不时伏案写几个字,写完后,立即叫司礼监太监王之心抹去 。
有一种说法,说崇祯反复写的是“臣皆亡国之臣”,“文臣个个可杀” , 此时此刻 , 他显然忘记了一个事实,这些臣子都是他十七年执政岁月中,被他培养、训练成这幅模样的 。
京城的防卫,此时已形同虚设,朱棣时代,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御,在京城设立了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 。不过多年来,兵营早已成了那些游手好闲的官宦子弟的收容所,此时,身子骨硬朗的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些老弱病残 。
李自成提出的停战条件,崇祯为何宁死也不答应?

文章插图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打到彰义门外,派人向城上喊话,赶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攻城 。李自成派进北京城谈判的人是杜勋,杜勋以前是朱由检宫中的太监,得势的奴才往往都会比以前的主子更加不可一世 。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力的人,就不能奢求面子 。
杜勋带着几分得意,趾高气扬地转述了李自成的条件:
割让西北一带给李自成,分国而王,而且还让朱由检出点血,给李自成犒师银百万两 , 除此之外,李自成这个王爷就不用朝觐朱由检了 。
当然,如果朱由检答应李自成的要求,李自成也是有回报的,比如帮助朱由检搞定其他起义军,如果朱由检需要,李自成还可以出兵援助政府军,和东北的女真人干仗 。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 , 李自成这个条件可以说实在是太优厚了 。李自成果然是农民出身 , 老实巴交 。
李自成提出的停战条件,崇祯为何宁死也不答应?

文章插图
崇祯也觉得这个条件可以商量,但是,他又觉得堂堂天子接受一个农民的如是条件,极没有面子,上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下无颜面对黎民百姓 , 所以,他不好意思说“成交” 。沉默片刻,将球踢给了站在旁边的大学士魏藻德,询问他的意思 。
魏藻德听了崇祯的问话,马上跪下,一言不发 , 顿首而已 。魏藻德之所以不给崇祯背黑锅,是他怕,因为历史经验告诉他,在这种时刻,背上如此丧权辱国的黑锅 , 将来永世不得翻身,轻者丢官弃爵,重则秋后算账,身首异处 。
事实证明,人总是有那么一点私心 , 无私心,非人也 。朱由检只得让杜勋回去给李自成传话,只有六个字:朕有旨,另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