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后吴国为什么不灭蜀国( 二 )


但是,事实证明曹丕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 。因为从战场形势来看,刘备与曹魏之间有东吴阻隔,无论夷陵之战谁胜谁负,曹丕唯一可以攻击的只有东吴 。如果等双方分出胜负,曹魏要面对战胜者的锋芒,这对曹魏不利 。对曹丕而言,最好的选择还是刘晔的建议,而曹丕的抉择也给了东吴喘息之机 。
可以说,东吴和刘备长达半年的对峙时间,是曹丕给的 。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东吴君臣度日如年,备受煎熬 。孙权为了讨好曹丕,无所不用其极 。即便是这样,曹丕还是要求他送儿子当人质 。东吴的将领也忍受不住这种压力,多次向陆逊要求出战,都被陆逊压了下去 。如果不是刘备在排兵布阵上的错误,战争的胜负也未可知 。
曹丕虽然好大喜功,在战略抉择上发生了错误,但他并不是一个笨伯 。他的作战计划早已确定下来,那就是一旦夷陵之战分出胜负,曹魏的军事行动马上开始 。在南方,曹丕派出了三路大军,企图趁火打劫,进攻江南 。
在夷陵之战后,孙权向曹丕报告获胜的消息,并且还想继续蒙骗曹丕,为自己下一步攻打蜀汉做准备 。而曹丕也下诏劝勉孙权继续攻打蜀汉,让他“吾全独克” 。当时东吴的将领徐盛、潘璋、宋谦等人也竞相上表 , 要继续进军灭亡蜀汉 。
但是陆逊和孙权经过计议,认为曹丕的这个举动是包藏祸心的 。一旦东吴军队深入蜀地 , 就会被牵制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 。而曹丕的三路大军已经磨刀霍霍,等待时机进军江南 。如果发生曹魏伐吴情况,东吴的灭亡指日可待 。因此 , 东吴放弃了灭亡蜀汉的企图,将军队撤回 。果然,不久魏吴关系破裂,双方进入了战争状态 。由于东吴预有准备 , 击退了曹魏的进攻 。
因此,不是东吴没有灭亡蜀汉的能力和机会,而是曹丕没有给他实施军事行动的时间 。曹丕给了东吴与刘备相持的时候,给了他打败刘备的机会,但是并没有给东吴趁机扩张战果,灭亡蜀汉的时间,东吴只能望洋兴叹了 。

夷陵之战后吴国为什么不灭蜀国

文章插图
3、东吴没能抓住吞并蜀汉的唯一机会当时为了抵抗刘备,除了后方留下必要的兵力 , 东吴已经将大部分的精锐部队派上了前线 。东吴虽然在战役中打败了蜀军,自身也蒙受了过万人的损失 。这样,夷陵之战胜利后,东吴可以尾随蜀军入川的军队就剩下了不足四万人 。
当年刘备夺取益州,用五万人马打了整整一年才成功 。这还是面对暗弱的刘璋,同时接受刘璋的邀请先入驻蜀汉腹地,没有进行攻城夺隘的战斗 。如果东吴要依靠这区区三万多人夺取益州,虽然有成功的可能 , 也必将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 。
而这三万多人又是东吴军队的主力,他们的身上牵系着东吴的生死存亡 。尤其是曹魏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这些精锐必须要投入到抵御曹魏的战场上去 。那么,东吴要夺取蜀汉,却无法派出绝对优势的军队 。要派出相对规模小的军队获得灭亡蜀汉的战果,就只有一个机会,那就是在战场上擒获刘备 。
因为蜀汉的建立,实际上是依靠刘备的武力建立的 。在整个蜀汉政权中,派别林立,互不相让 。在刘备的统帅下,整个蜀汉政权尚能正常运转 。如果刘备在战役中突然发生意外,整个蜀汉将陷入一片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 , 东吴就有可能用少量的军队,利用蜀汉的混乱形势来实现吞并蜀汉的目标 。
为了这个目标 , 吴军在战场上可谓拼足了老命 。在整个战役的反攻阶段 , 东吴都将目标死死盯在了刘备的身上 。他们围攻马鞍山击溃蜀军主力后 , 就一路追杀刘备,没有时刻的放松 。其中孙桓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抄小道赶在刘备的前面,挖断隘路,拦截刘备,刘备只得绕路爬山才得以逃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