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受到惊吓过度,出现一点动静都会条件反射的害怕 。这是我们日常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成语,惊弓之鸟最早出自《战国策》,这次就为大家讲讲惊弓之鸟背后的典故故事 。不过也有人认为惊弓之鸟是虚构出来的故事 , 因为以自然实验来说,鸟受伤的话基本很难再缓慢飞行,不过目前也难以100%的证实 。关于惊弓之鸟的出处,下面就来了解下吧 。
文章插图
惊弓之鸟 , 出自《战国策· 楚策四》 , 魏国大臣、著名射手更羸(gēng léi)与魏王的对话,后人将之浓缩为惊弓之鸟 。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
随后 , 魏王惊奇,更羸作了惊弓之鸟的解释 。然而,这一家喻户晓的典故,却被误读了千年 。原因很简单,难道只要拉空弦,就能让受惊之鸟空中坠落吗?学者直言根本不可能 。
首先:射箭时能不能放空弦?
文章插图
按照射箭基本规则,是严谨放空弦,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拉满弓弦之后释放时,就是把50%的动能传递到箭上,没有箭的话,100%的动能就直接作用到弦、弓片、轮组上 , 直接造成弓的永久性损伤,或直接断裂损坏 。更羸放空弦的话,就代表对弓箭不在乎,以更羸和魏王的身份,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 。
二,由于动能无处可去,除了破坏弓之外,还会对拉弓人造成伤害,即力直接释放到弓身会反震持弓人 。可以说,轻一点伤手,中度一点伤脸,重一点就不好说了,但是真能危及生命 。作为著名射手 , 更羸身体强壮、技巧纯熟,也的确有可能不在乎这一点 。
但战国时代的射箭技术,已经非常纯熟了,因此从射箭的普遍规则来说,更羸与魏王应该不会不懂或不在乎这一点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孔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包含射,还是史书中对射箭礼仪的隆重描述,都说明射箭很神圣 , 不允许违反基本规则 。
文章插图
因此 , 在惊弓之鸟典故中,更羸不会是放空弦而下鸟 。
其次:虚发真的是放空弦吗?
惊弓之鸟典故中,更羸对魏王说:“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这一句话极为重要,其中“虚发”常常被理解为“放空弦”,那么果真如此吗?
汉朝司马相如 《上林赋》:“箭不苟害,解脰陷脑;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曹植 《七启》之四:“机不虚发,中必饮羽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鲍癸见乐伯矢无虚发,心中正在惊惧,因其献麋”
从这司马相如、曹植、冯梦龙的用词中,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到所谓“虚发”,不是“放空弦”,而是没有射中目标而已 。所谓“箭无虚发” , 就是没有射不中目标的 。
文章插图
因此,更羸不是放空弦,而是故意不射中目标,让受惊之鸟由此落地 。
当然,《战国策· 楚策四》中记载的这一则故事,只是比喻故事 , 并非真实发生的事迹 。毕竟,想要找到一只缓慢飞行的受伤之鸟,基本上不太可能 , 更别说其后一系列神操作了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课本上却还是更羸放空弦而下鸟,这一典故还在被误读!
- 明朝为什么万历最出名?
-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寓意是什么?
- 白登之围刘邦用了什么计脱险的
- 荀彧为什么没进太庙
- 义结金兰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来历?
- 往事不言愁余生不悲秋什么意思?心灵稿全文阅读
- 寒冷的反义词是什么 寒冷的反义词是什么字
- 崇祯死局是什么意思?
-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二虎?急流勇退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 古代屏风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