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木雕有什么文化底蕴?

徽州木雕在古代,主要是运用在各类建筑上面的,而且这些木雕还不是简单的花纹,有的是独自一块就成一个景,还有的是具有连续性的,一路看下来就像是在看一个故事一样,非常精美 。徽州木雕非常有特色,在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看不到这么精致的房屋木雕的,那徽州木雕有什么历史背景,有什么文化底蕴呢?

徽州木雕有什么文化底蕴?

文章插图
古徽州(今黄山市)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其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人杰地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徽州文化孕育出各种艺术门类,其中徽州木雕独树一帜 。
早在唐末,由于徽墨在全国名声卓著,而墨模是用木板精细凹雕而成,比一般的木板雕刻更见功夫,历代大量的墨模雕刻造就了一批雕刻艺术家 。元代的王桢在徽州首创了木刻活字排版印刷术和活字版韵轮,后又涌现出一批刻工名手,他们不仅刻木活字,而且平雕刊刻各种书籍插图、画谱等 。徽州木刻版画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比欧洲版画要早500年 。明万历年间,随着徽商的崛起 , 徽州版画艺术走入巅峰时代,徽州也成为全国三大刻书中心,成为中国历史上版画艺术的黄金时期 。徽州版画为徽州木雕的兴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
元末明初,徽商逐渐崛起,带动归乡置地营宅之风,为了彰显财富与风雅,在建筑构建上以雕刻进行装饰的风尚应运而生,而徽州木雕的兴衰也与徽州民居的兴衰并行 。明以降,徽商已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的“明星”商人 。遵循儒家文化传统,发家致富后的贾商们 , 返故土、置良田、起豪宅,竞以雕梁画栋进行装修,推动徽州民居木雕艺术装饰的风气日盛,并形成当地的一种文化传统 。地方文化的基因 , 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使得徽商在木雕艺术中更多地追求儒家文化的气息,促使徽州木雕成为具有鲜明儒家文化特色的木雕艺术流派 。
因应用在徽派建筑上较多,故徽州木雕对材料的筛选也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一般用银杏、香樟、松柏、红豆杉较多,木质酥软不仅有利于雕刻 , 更有利于保持房屋的湿度平衡 。而徽州木雕用于古典家具、挂屏等装饰性物件的雕刻时,则选择较为高档的材质,紫檀花梨、金丝楠木等名贵树种都有使用 。
徽州木雕有什么文化底蕴?

文章插图
明初为徽州木雕的发展时期,颇袭秦汉遗风,以浅浮雕表现手法为主,用线简练挺拔,粗放刚劲,比较接近汉代画像砖的风格,古拙而朴素 , 人物形象适度夸张,造型浑圆结实 , 俭朴中富有变化;明中叶到清中叶为鼎盛时期,风格转而精细,发展了深浮雕、圆雕等手法,装饰味道更浓;到清代后期则慢慢趋向缜密、繁复、精细,更多地运用深浮雕、圆雕、透雕等,以多层次展现工巧奢华;清末至民国年间则以精细为时尚,有的人物因过分雕琢而使力度感削弱;到民国时期 , 构图上受平面绘画的影响,写实味浓而浑朴稚拙的意趣相对减弱 。
在雕刻工艺方面,明代工匠在表现手法上较为质朴,主要采用浅浮雕、深浮雕、圆雕等几种雕法 。而清代工匠受到社会文化世俗化的影响 , 在前者的基础上 , 发展出透雕、凹雕、线刻、多层雕刻等,形成多元并举的局面 。有的在两寸厚的木板上竟可雕刻达七八层之多 。还有木雕图案中的门、窗可以开启,狮子嘴里的圆球可以滚动,表现了民间审美心理的变化 。
另外,在雕刻的题材内容上 , 明代木雕内容相对朴实简单一些 , 清代更加注重内容的多样化,取自戏曲故事、民俗题材的主题日益普遍,情节和典故更为丰富 。在内容和形式上既有体现士夫文化清雅趣味的山水、花鸟,也有迎合富商审美偏好的历史、故事、戏文的场景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