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昭是东汉末年曹魏著名将领,后来由曹真推荐驻守陈仓 。在演义中,郝昭身长九尺 , 有勇有谋,诸葛亮北伐曾带领三十万大军强攻陈仓 , 但郝昭仅仅以三千兵力便将诸葛亮拒之门外 。不过这场战役肯定有些夸大的成分存在,但郝昭却因此一战成名 。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附耳低言” , 便和这场战役有关 。诸葛亮北伐受到了不小的阻力,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
![附耳低言什么意思?](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06222215b-0.jpg)
文章插图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发生在诸葛亮北伐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关兴、张苞和郝昭 。原文如下:
孔明尚忧陈仓不可轻进,先令人去哨探 。回报说:“陈仓城中郝昭病重 。”孔明曰:“大事成矣 。”遂唤魏延、姜维分付曰:“汝二人领五千兵,星夜直奔陈仓城下;如见火起,并力攻城 。”二人俱未深信,又来告曰:“何日可行?”孔明曰:“三日都要完备;不须辞我,即便起行 。”二人受计去了 。又唤关兴、张苞至,附耳低言 , 如此如此 。二人各受密计而去 。且说郭淮闻郝昭病重,乃与张郃商议曰:“郝昭病重,你可速去替他 。我自写表申奏朝廷,别行定夺 。”
![附耳低言什么意思?](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062222CU-1.jpg)
文章插图
张郃引着三千兵 , 急来替郝昭 。时郝昭病危,当夜正呻吟之间,忽报蜀军到城下了 。昭急令人上城守把 。时各门上火起,城中大乱 。昭听知惊死 。蜀兵一拥入城 。却说魏延、姜维领兵到陈仓城下看时,并不见一面旗号,又无打更之人 。二人惊疑,不敢攻城 。忽听得城上一声炮响 , 四面旗帜齐竖 。只见一人纶巾羽扇,鹤氅道袍,大叫曰:“汝二人来的迟了!”二人视之,乃孔明也 。二人慌忙下马 , 拜伏于地曰:“丞相真神计也!”……孔明怜郝昭之死,令彼妻小扶灵柩回魏,以表其忠 。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孙权派人送信给诸葛亮 , 希望蜀汉能够在西北地区向曹魏发动进攻,与东吴的进攻相互呼应 。此时,诸葛亮得知陈仓守将郝昭病重,并吩咐魏延和姜维出兵攻城,又令关兴和张苞配合作战 。不久后,北伐大军兵临城下,郝昭惊慌失措 , 不治而亡,陈仓也落入了诸葛亮之手 。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附耳低言” , 意为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 。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
![附耳低言什么意思?](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0622223F8-2.jpg)
文章插图
【附耳低言什么意思?】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与郝昭之间的较量,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 。据《三国志?明帝纪》注引《魏略》载:“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 , 乃进兵攻昭……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救至,引退 。”诸葛亮是否如小说所描述的那样一雪前耻并吓死了郝昭呢?答案是否定的 。据《三国志》及相关史料记载,自从在陈仓失利后,诸葛亮再也没有向陈仓发动过进攻 。因此,小说中所谓的诸葛亮第二次发动进攻并终于占领陈仓的故事情节不过是小说作者的虚构而已 。
那么,历史上的郝昭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三国志?明帝纪》注引《魏略》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 陈仓之战结束后,魏明帝曹睿大为欣喜,“诏嘉昭善守 , 赐爵列侯 。及还,帝引见慰劳之” 。
![附耳低言什么意思?](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0622225J5-3.jpg)
文章插图
不过,没过多久 , 郝昭却突然因病去世 。郝昭在临终之际还叮嘱儿子郝凯要薄葬 。这也说明郝昭之死与诸葛亮毫无关系 。小说中所谓的“孔明怜郝昭之死,令彼妻小扶灵柩回魏,以表其忠”也只是小说作者的虚构 。
- 产妇***有硬块 产妇***有硬块是什么原因
- 古人说的“男不摸头,女不摸腰”其中真正的含义是指什么?
- 金日磾为什么能得到汉武帝重用
- 恨气填胸什么意思?
- 道光皇帝才能如何 他为什么无力阻止清朝走向衰败
- 《易经》为什么要用到六爻?
- 划拳中所说的“五魁首,六六顺”到底是什么意思?有着什么讲究?
- 古代巡夜人喊得“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是什么意思?
- 羊毛被跟羽绒被哪个好 羽绒被和羊毛被哪种好有什么区别
- 张绣为什么投降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