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打赢汉中之战以后 , 集团势力发展至顶峰 。当时就有人劝说刘备进封汉中王,但刘备却犹豫不决 。实际上,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汉室迟早会被曹氏顶替,而刘备的目标则是延续汉室血脉,所以刘备封王称帝之路似乎早已注定好 。所以此时推辞可能也只是想走个过场 。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事不宜迟”,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
文章插图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 , 发生在汉中之战结束后,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刘备和张飞 。原文如下:
【事不宜迟什么意思?】且说玄德命刘封、孟达、王平等 , 攻取上庸诸郡,申耽等闻操已弃汉中而走,遂皆投降 , 玄德安民已定,大赏三军,人心大悦 。于是众将皆有推尊玄德为帝之心;未敢径启,却来禀告诸葛军师 , 孔明曰:“吾意已有定夺了 。”随引法正等入见玄德,曰:“今曹操专权,百姓无主;主公仁义著于天下,今已抚有两川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以讨国贼 。事不宜迟 , 便请择吉 。”
玄德大惊曰:“军师之言差矣 。刘备虽然汉之宗室,乃臣子也;若为此事,是反汉矣 。”孔明曰:“非也 。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 , 建立功名也 。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 。愿主公熟思之 。”……张飞大叫曰:“异姓之人,皆欲为君何况哥哥乃汉朝宗派!莫说汉中王,就称皇帝 , 有何不可!”玄德叱曰:“汝勿多言!”孔明曰:“主公宜从权变,先进位汉中王,然后表奏天子,未为迟也 。”玄德再三推辞不过,只得依允 。
文章插图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在定军山一役斩杀夏侯渊后,曹操亲率大军来到汉中与刘备交锋 。经过连番恶战,曹操深感难以战胜刘备,下令全军撤出 。至此 , 汉中被刘备多占领 。不久后,刘封与孟达又占据了上庸诸郡,令刘备集团的实力达到顶峰 。此时,众多文武都有劝说刘备称帝的念头,诸葛亮和法正随即拜见刘备,建议刘备称帝 。不过 , 此举却遭到了刘备的断然拒绝 。最终,诸葛亮提出了一个这种方案,让刘备进位为汉中王 , 此举也得到了刘备及众文武的赞同 。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 , 是诸葛亮口中的“事不宜迟”,意为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元代贾仲名所撰杂剧《萧淑兰》第四折中的“事不宜迟,收拾了便令媒人速去” 。
小说中提到的刘备称王之事,是历史的真实 。据《三国志?先主传》载:“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遂于沔阳设坛?。卤兄冢撼寂阄唬磷嗥?nbsp;, 御王冠于先主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法正等人建议刘备称帝之说 , 只是作者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 。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如果刘备称帝,不但会引发天下震动,就连孙权都会与之反目,可谓得不丧失之举 。严格来说,作者的这个设计漏洞颇多,且不符合刘备、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形象在作品的定位,是作者的一个巨大失误 。
文章插图
在这段成语故事中,小说作者还故意漏掉了一个事实,那便是孟达与刘封二人在夺取包括上庸在内的东三郡期间所发生的意见蹊跷事 。据《三国志?刘封传》载:“蜀平后,以达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 , 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 。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 , 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 。”
- 枝附叶连什么意思?
- 知难而退什么意思?
- 魏蜀吴都城分别是什么
- 芒种是什么意思?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 威震华夏什么意思?
-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你还知道有什么习俗?
-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李渊
- 鹰视狼顾什么意思?
- 金牛座属什么 金牛座属什么?
-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以绝后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