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什么意思?

刘璋是东汉宗室,担任益州牧 。不过刘璋为人怯懦,而且不会用人,听信法正等人的劝说就要迎接刘备入益州 。此举等于是引狼入室,当时王累曾力劝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入蜀,并且以死相逼 。结果刘璋不听,导致王累自尽于城门之下 。实际上王累只是演义中虚构出来的人物,本质是要体现出刘璋的人格 。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忠言逆耳” , 就和王累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吧 。

忠言逆耳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发生在刘璋决定迎接刘备入蜀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李恢、张松和王累 。原文如下:
璋视之,乃建宁俞元人也,姓李,名恢 。叩首谏曰:“窃闻君有诤臣,父有诤子 。黄公衡忠义之言,必当听从 。若容刘备入川,是犹迎虎于门也 。”璋曰:“玄德是吾宗兄 , 安肯害吾?再言者必斩!”叱左右推出李恢 。张松曰:“今蜀中文官各顾妻子,不复为主公效力;诸将恃功骄傲,各有外意 。不得刘皇叔,则敌攻于外 , 民攻于内,必败之道也 。”璋曰:“公所谋,深于吾有益 。”
忠言逆耳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次日,上马出榆桥门 。人报从事王累 , 自用绳索倒吊于城门之上,一手执谏章 , 一手仗剑,口称如谏不从,自割断其绳索,撞死于此地 。刘璋教取所执谏章观之 。其略曰:“益州从事臣王累,泣血恳告: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昔楚怀王不听屈原之言,会盟于武关 , 为秦所困 。今主公轻离大郡,欲迎刘备于涪城,恐有去路而无回路矣 。倘能斩张松于市,绝刘备之约 , 则蜀中老幼幸甚,主公之基业亦幸甚!”刘璋观毕,大怒曰:“吾与仁人相会,如亲芝兰,汝何数侮于吾耶!”王累大叫一声,自割断其索,撞死于地 。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 , 刘璋在张松的怂恿下,决定迎接刘备入蜀 。黄权及李恢苦苦相劝,刘璋执意不从 。张松更是在一旁指责益州文官不愿为刘璋效力,武将恃功骄傲 , 各有外意 。从事王累听到刘璋执意迎接刘备的消息后,用绳索将自己倒吊在城门之上,一手拿着谏章,一手仗剑 , 声称如果刘璋不听自己的劝谏 , 将割断绳索撞死在地上 。不过,刘璋依然不知悔改,逼得王累大叫一声,撞死于地 。
忠言逆耳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王累在信中提到的“忠言逆耳”,意为忠诚直率的劝告听起来不大舒服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的“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 , 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
【忠言逆耳什么意思?】小说中提到的刘璋不听从黄权与王累劝阻执意迎接刘备入蜀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三国志·刘二牧传》载:“(刘璋)遣法正请先主 。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从事广汉王累自倒县于州门以谏 , 璋一无所纳,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归 。”《三国志·黄权传》亦称:“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 , 使伐张鲁 。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 。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 。可但闭境,以待河清 。’”
不过,小说中提到的李恢并没有参与到劝阻刘璋的行列当中 。按照《三国志·李恢传》的记载 , 此时的李恢远在建宁郡担任督邮,根本就没有出现在成都,自然也就无法劝谏刘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