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70年,关中再次出现饥荒,唐高宗无奈下诏令前往东都洛阳 。
公元682年 , 史书上记载关中又出现饥荒,米价涨到一斗三百钱,唐高宗又前往东都洛阳,留下太子监国 。
上以关中饥馑,斗米三百,将幸东都 。…发京师,留太子监国 。——《资治通鉴》
做为都城的长安除了生活有天子和大臣以外,更有大量的百姓和驻军,然而连年的旱灾、水灾让曾经的天府之国长安沦落为灾区,完全不像一个帝国国都该有的样子 。
反观同时期的洛阳,情况要好的多 。
公元654年,大丰收,洛州粮谷一斗才值两钱半,稻米一斗十一钱 。
公元665年 , 一斗米才值五个钱,麦、豆多到不列置在市场上 。
做为旧都的长安城吃饱饭都是问题,还有被淹死的可能,而东都洛阳简直好的不要不要 。洛阳不仅衣食无忧,又有南北通达的大运河,四通八达、可以控制大片国土,还可以向洛阳运送大量物资 , 换做是谁也会选择洛阳的 。
除了天灾、饥荒以外,影响长安做为帝都继续存在下去的原因还有战争 。在唐高宗李治时期,正是西方吐蕃崛起的时期,吐蕃连年侵占大唐国土,由于长安的地理位置偏西 , 极容易受到吐蕃的威胁,所以,从国家地理战略来讲,选择洛阳比长安更加适合 。
史料记载:
公元660年8月,因为吐谷浑归附唐朝,吐蕃发起了对吐谷浑的军事打击 。
文章插图
公元663年吐蕃大败吐谷浑,唐高宗李治任命凉州都督郑仁泰担任青海道行军大总管,分兵屯驻在凉州、鄯州,来防备吐蕃的进攻 。又任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担任安集大使,节制调度各路兵马 , 做为吐谷浑的援助 。
公元665年,吐蕃攻打于阗 。
公元670年,吐蕃攻陷西域十八州 。唐高宗任命右卫大将军薛仁贵担任逻娑道行军大总管 , 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担任副总管 , 来讨伐吐蕃 。
公元676年,吐蕃进攻鄯、廓、芳、河等州 。
公元677年吐蕃进攻扶州,生擒大唐守将杜孝升 。678年,吐蕃在青海大败唐军,大唐工部尚书、右卫大将军刘审礼被吐蕃俘虏 。
680年,吐蕃将羊同、党项和各羌族占领 , 南面和天竺接壤,北面到达突厥,东面和凉、松、茂等州相连 , 西面攻克龟兹、疏勒等镇,成为胡族里最强大的国家 。
吐蕃的强势崛起严重威胁到了大唐的安危,唐高宗对吐蕃的战事很是担忧,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有的主张和亲 , 有的主张韬光养晦 , 有的主张出兵讨伐,一时难以定夺 。
上以吐蕃为忧,悉召侍臣谋之,或欲和亲以息民;或欲严设守备,挨公私富实而讨之;或欲发兵击之 。——《资治通鉴》
此时的大唐面对吐蕃很被动 , 做为帝国国都的长安显然也受到了来自于吐蕃的威胁 , 而洛阳就要好的多 。唐高宗提前建设东都洛阳其实就是做最坏打算的 。
除了吐蕃对大唐的入侵以外 , 高丽、突厥、新罗等国均与大唐发生战争,唐高宗一时忙于应付 。
洛阳处于大唐帝国的复地,即避免了像长安那样受吐蕃、突厥的威胁,又能凭借着大运河对辽东战事进行支援,战略上比长安安全的多 。同时洛阳风调雨顺、粮产丰富、又能凭借运河之便利控制大片国土,运来大量补给,比经常出现饥荒的长安更加适合做帝都 。
实际上唐高宗生前已经将洛阳打造成大唐帝国真正的帝都了 。在唐高宗李治驾崩以后,武则天仍然留在洛阳 , 这只是对唐高宗选择洛阳的一种继承而已 。
- 清明节为什么即是节日又是节气?这背后有什么来历?
- 姚崇为什么会为武则天哭
- 清朝第一功臣为什么是汉朝大将李成梁
- 雍正秘密立储为什么选弘历
- 马嵬驿之变为什么要杀杨玉环
- 甘露之变为什么失败
- 大明永乐剑为什么在英国?
- 孟获为什么不救蜀国
- 刘邦为什么不杀夏侯婴
- 隆兴北伐为什么失败 宋军究竟输在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