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拜年的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很多人现如今过年的方式,就是在手机上给朋友、同事们送上祝福送上红包,这样的过年虽然更加便捷,人们也已经对此很习惯了 , 但是相比起古人的过年方式,气氛总还是显得有些淡了 。那么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古代人之间在过年期间是如何拜年的?他们怎样与自己的亲朋好友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新年呢?

古代人是怎么拜年的

文章插图
按我们的习俗 , 过春节,亲友间要往来拜年 。宋朝时,给朋友、同僚送贺卡拜年,是盛行于士大夫群体的时尚——对,就是送贺卡 。别以为送贺卡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事情 。南宋人张世南记载说,每逢过年,“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 , 那些在外地为官的士大夫,春节前都会派遣仆人,带上贺年卡给京城的领导拜年 。过年只送贺卡,没送银行卡,想来那时候的官场风气还算清廉 。
不独在外为官者热衷送贺年卡 , 其他士大夫也是如此 。与张世南差不多同时代的周密说:“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 , 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 , 欲以为常 。”另一位南宋人周辉也记录了宋人过年送贺卡的习俗:“正至交贺,多不亲往 。有一士令人持马行 , 每至一门喊数声 , 而留刺字以表到” 。看来宋朝人拜年,多半不会亲自登门,而是叫仆人带着贺卡,骑着马,挨家投帖,每到一家大门口,大喊几声“某某某来拜年了”,然后留下贺卡就走了 。
古代人是怎么拜年的

文章插图
由于宋朝流行送贺卡拜年,当时便发生了一桩趣事:上面提到的周密 , 他有个表舅 , 叫吴四丈,生性滑稽 , 不拘小节 。有一年春节 , 因为家中仆人都有事情忙,抽不出人手去送贺年卡 。吴四丈再不拘小节,这送贺卡的年数也不能省了 。正不知如何是好之际,恰好友人沈子公派了仆人来拜年 。吴四丈一面接待沈家仆人,一面漫不经心取出沈家的贺年卡来看 , 发现沈家要拜年的人家,都是自己的亲友 。吴四丈心里一动,想出了一个馊主意:请沈仆喝酒,然后偷偷将沈家的贺年卡都换成了自己家要送的贺卡 。沈仆不知情,饭饱酒足之后,匆匆告辞,往其他各家投帖拜年去了 , 其实送出去的都是吴家的贺年卡 。后来吴四丈将此事告诉了沈子公,把上回换下来的一大束沈家回帖还给他 。两人哈哈大笑 。
古代人是怎么拜年的

文章插图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宋朝的送贺年卡已经有点“变味”了?一些宋朝人也有这样的感觉,他们说,“送门状习以成风,既劳于作伪,且疏拙露见为可笑 。”“不诚之事,不可为也 。”认为过年派人送张贺卡,是敷衍了事,虚伪,没有诚意 。
尽管正统的士大夫对送贺年卡不甚待见,但这种拜年方式还是越来越流行 , 到明清时,投帖拜年成为普遍的交际礼仪,并且越来越“变味” 。明朝文人文征明有一首《贺年》诗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 。”可见朝野上下送贺卡拜年已风靡一时 。
古代人是怎么拜年的

文章插图
纵观明清官场的“投帖拜年”习俗,有两个发展趋势似乎很明显:一是越来越“随便”;一是越来越“隆重” 。“随便”与“隆重”似乎方向相反,但它们却纠缠在一起出现在明清的拜年习惯中 。
先来说“随便” 。明朝人陆容观察到 , “京师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 。然士庶各拜其亲友 , 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 , 如东西长安街 , 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刺 。有不下马或不至其门令人送名帖者,遇黠仆应门,则皆却而不纳,或有闭门不纳者 。”意思是说,明朝的京城人从正月初一开始拜年 。老百姓之间拜年,多出于真心诚意;那些京官就不同了,都是投机分子 , 派人投送贺卡,如同散发小广告,不管认不认识,只要看到是权贵的府宅,就上前投送拜年帖 , 有时候,送贺卡的仆人还因此吃到闭门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