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的衣服穿破了也不换,就连朱元璋都直夸是清官 。但是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作为英武有作为的黄帝,自然是非常欣赏那些格尽职守、两袖清风的官员的 。因为只要是正经的皇帝都会明白,皇帝拥有天下,组重要的已经不是钱财 , 而是国家的安定 , 百姓的安居乐业,只有这样,君主才能统治的长久 。
历朝历代诸侯为了皇位,皇子为了帝位,挣得头破血流,究竟因为什么?这就是皇权的魅力,它可以决定任何人的生死,它可以号令天下、它可以让你享受一切人间荣华 。这所有的前提则是皇权的稳固 , 假如四面楚歌 , 内部起义不断,被推翻也就是迟早的事 。
朱元璋是集雄才伟略、诡谲权谋为一身的伟大帝王,他出身布艺,以平凡之躯打造出庞大的明帝国 。朱元璋识人很准,离开郭子兴的时候身边只带了24个人,而这24人皆是明帝国的股肱之臣 。
在创业之初,朱元璋是否也曾看错人?有一人名叫张昶,是元朝派来的使者,因为其身负大才,便被朱元璋留用 。张昶经常穿一身破衣烂衫,什么时候也不换衣服,哪怕身居高位也是如此 。
朱元璋见到如此清官也是称赞不已 , 而朱元璋手下头号谋士刘基则对张昶甚为忌惮,并对朱元璋说道:“此人留不得!”
为何张昶身为清官还被人诟病?他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
文章插图
1、张昶何许人也?张昶原本是宛平人,也是现在的河北地区,他是原元朝旧臣,官拜户部尚书 。在朱元璋热火朝天搞造反事业的时候 , 元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伙势力不容小觑 , 令张昶为元朝使者 , 到朱元璋营帐中劝降 。
我们都清楚朱元璋的身世 , 全家老小是死走逃亡,父母皆被饿死,这都是拜元朝暴政所赐 。要想劝降朱元璋,那谈何容易 。张昶说明来意,朱元璋也不发火,仔细交谈一番 , 发现此人博古通今,是难得一见的人才 。
史料记载:
“昶,北平之宛平人,仕元为户部尚书,以奉使来 , 上与语,初默然,后见其才敏,留用之,累授参知政事 。”
朱元璋创业初期,正是用人之际 , 对张昶也极为欣赏,当然了,和谈一事必定是谈不拢的,一方面朱元璋对元朝深恶痛绝,怎么还能投降 , 另外元朝政府已经腐败不堪,就差临门一脚,朱元璋争夺的是天下的统治权,元朝给的那点条件也实在不值一提 。
文章插图
在软磨硬泡之下,张昶留在朱元璋帐下,也许张昶是被强制留下的,或者是张昶自愿留下 。所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朱元璋对于使者一向礼遇有加 , 得到张昶如此人才 , 也十分高兴 。
张昶被授予参知政事之职 , 大概相当于副宰相,地位不低 。我可以分析一下张昶的心理活动,张昶本来是来劝降的,却被敌人招安,这事情换在哪都比较奇葩,作为元朝高级官员 , 其内心必定是复杂的 。
俗话有云 , 忠臣不事二主 , 张昶身在曹营心在汉,做事也同样表里不一,对外人“坦诚相待”,内心却仍向往回到元朝 。虽然张昶口心不一,但仍为朱元璋做了许多事情 。
史料记载:
“昶有才辨 , 智识明敏 , 熟于前代典故,凡国家建置制度,多出昶手,裁决如流 , 事无停滞 。”
张昶聪明机敏,史学知识渊博,很多建国的制度都是张昶制定的,并且判断迅速、高效,从不停滞 。这种人才正是朱元璋需要的,当时百废待兴 , 身边只有一群喊打喊杀的武将,这种国家建制的人才实在太少 。
- 2262年两个春节怎么过?闰正月为什么会有两个春节?
- 曹利用为什么不帮冀王谋反
- 刘备扔阿斗的原因是什么
- 陈宫为何不跟刘备
- 电脑分辨率低 电脑分辨率低伤眼睛吗
- 罗汝才为什么叫曹操
- 无计可施典故出处介绍
- 刘邦评功臣为何将萧何排在第一 而将军们为何主张曹参排第一
- 足智多谋什么意思?
- 刘娥为什么不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