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围攻樊城,将曹仁困于城内 。曹操派出于禁前往救援,结果碰巧老天连着下了十天大雨,把于禁部队都给淹没,此时关羽乘船进攻,于禁只能举旗投降 。在这中间,于禁部下庞德主动请战,但于禁却担心庞德有异心,因为他的兄长在蜀汉当官,不过于禁这次算是误会庞德了 。关羽缉拿庞德以后,本想劝他归降,但庞德誓死不从 。这次讲述的成语典故就和此事有关,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
文章插图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发生在曹操派兵援救樊城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于禁和庞德 。原文如下:
却说曹操欲使于禁赴樊城救援 , 问众将谁敢作先锋 。一人应声愿往 。操视之,乃庞德也 。操大喜曰:“关某威震华夏 , 未逢对手;今遇令明,真劲敌也 。”遂加于禁为征南将军,加宠德为征西都先锋,大起七军,前往樊城 。这七军,皆北方强壮之士 。两员领军将校:一名董衡 , 一名董超;当日引各头目参拜于禁 。
文章插图
董衡曰:“今将军提七枝重兵 , 去解樊城之厄,期在必胜,乃用庞德为先锋,岂不误事?”禁惊问其故 。衡曰:“庞德原系马超手下副将,不得已而降魏;今其故主在蜀 , 职居五虎上将;况其亲兄庞柔亦在西川为官 , 今使他为先锋 , 是泼油救火也 。将军何不启知魏王,别换一人去?”禁闻此语,遂连夜入府启知曹操 。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 , 关羽率兵围困曹仁镇守的荆州重镇樊城,曹操召集文武商议对策,最终决定派遣于禁率领七军前去救援 。此时,庞德主动请缨担任七军的先锋,并得到了曹操的同意 。不过,就在出发前 , 于禁手下的将军董衡和董超认为庞德的哥哥庞柔在刘备阵营为官,庞德的故主马超又在蜀汉位居五虎上将 , 担心庞德会有异心 。于禁闻言大惊 , 连忙向曹操报告 。
文章插图
【泼油救火典故出处介绍】本文要介绍的成语 , 便是文中出现的“泼油救火”,意为救火时用油浇洒 。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
关羽围攻樊城,曹操派遣于禁率领七军前去救援,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在《三国志·关羽传》中有着明确的记载:“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 。曹公遣于禁助仁 。”不过,此时庞德身份并非于禁七军中的先锋 。《三国志·庞德传》载:“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 , 遂南屯樊 , 讨关羽 。”这也就意味着庞德并非隶属于禁的七军 , 而是樊城曹军中的一员,是曹仁的部将 。
文章插图
不过,庞德出战关羽引起部分曹军将领的猜忌却是历史的真实 。其原因与小说中的描述一模一样 。《三国志·庞德传》载:“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 。”庞德的这位兄长也的确名叫庞柔,在刘备手下为官,但他与庞德的关系并非亲哥哥,而是堂兄 , 《三国志·庞德传》注引《魏略》中的“德从兄名柔,时在蜀”这段记载便是明证 。从这段记载来看,真正猜忌庞德之人应该是镇守樊城曹军将领 。据《三国志》相关传记记载,当时镇守樊城的主要将领有曹仁、满宠与赵偐这三人,故此,问题很可能就出在这三个人身上 。
- 抵足而眠典故出处介绍
- 灯烛辉煌典故出处介绍
- 费力劳心典故出处介绍
-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歇后语来历和典故是怎样的?
- 年年有余的来历与典故是怎样的?
- 横行无忌典故出处介绍
- 鸣金收军典故出处介绍
- 良禽择木典故出处介绍
- 怒气填胸典故出处介绍
- 自有公论典故出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