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一意是什么意思?典故出处介绍

鲁肃是东吴有名的大外交家,而且鲁肃的计谋也非常的多,因为自己善于游说,吴蜀之间的关系才能保持一个稳定局势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同心一意就是出自鲁肃笔下,当时鲁肃想要拉拢刘备,争取荆州这块宝地,所以希望刘备能和他们同心一意 , 把这件事情给办法 。但是途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 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吧 。

同心一意是什么意思?典故出处介绍

文章插图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鲁肃传》 , 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 主人公是鲁肃 。原文如下:
刘表死 。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 , 此帝王之资也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加刘备天下枭雄 , 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 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 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 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
同心一意是什么意思?典故出处介绍

文章插图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刘表死后,鲁肃对孙权表示:“荆州与江东毗邻,水流向北,外有长江和汉江,内有高山峻岭相阻隔,城池如金属一般的坚固 , 有肥沃的万里土地,人民殷实富裕 。如果能控制荆州,就有了成就帝王伟业的根基 。如今刘表刚刚病逝,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一向不和,军队将领也分成了两派 。
刘备又是当今凶猛彪悍之人,因与曹操有仇才寄寓荆州 。刘表妒忌他的才能,并不重用他 。如果刘备与荆州吏民目标一致,那么我们应该采用安抚的策略 , 和他们结盟交好;如果他们各有异心,互不合作,我们则应该设法夺取荆州 , 以便成就大事 。
同心一意是什么意思?典故出处介绍

文章插图
请让我前往荆州去吊唁刘表,慰问他的两个儿子和军中的将领,并说服刘备 , 让他安抚刘表的部属,用心相同 , 意愿一致,以便对付曹操 。刘备一定会欣然从命 。如果此行能够成功,天下就可平定了 。现在如不尽快前往 , 恐怕曹操就会先行一步了 。”于是,孙权立即派遣鲁肃前往荆州 。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鲁肃口中的“同心一意” , 意为用心相同,意愿一致 。这也是由鲁肃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
这则成语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夕 。当时,曹操大举入侵荆州 , 荆州牧刘表病逝,荆州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鲁肃及时向孙权提出出使荆州的建议,想借此机会了解荆州的内部情况 , 打算利用刘备在荆州的影响力促成联合抗曹的局面 。对于荆州内部刘表两个儿子政权而引发的混乱,鲁肃看得一清二楚 。不过,他对刘备的看法却出现了极大的偏差 。
同心一意是什么意思?典故出处介绍

文章插图
【同心一意是什么意思?典故出处介绍】在鲁肃看来 , 刘备寄寓荆州期间在当地已经拥有了极高的影响力,足以说服刘表的部属们同心一意对抗曹操 。而实际却恰恰相反,刘备在荆州并没有得到荆州主政派系的支持 , 受到多方掣肘,实力并不强,影响力也非常有限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刘表死后刘琮决定投降曹操时,荆州大部分文武都赞成这一做法的原因 。一句话,鲁肃高估了刘备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