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 为何还会出现百家争鸣盛况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很多人对这段历史都是非常了解的 , 现如今我们所说的儒家、道家、墨家等等学说思想,都是诞生在那个时期的,可以说对于后世的思想文化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更是有很多的学说代表人物,这也被称为诸子百家 。但是 , 春秋战国时期明明是一个比较动乱的年代,而著书立说这种行为,如果不是一个平和的年代,为什么还能那么流行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春秋战国出现的百家争鸣 , 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则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来分析 。
原因大抵可以分为以下几点:春秋时期属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过渡时期,为了完成转变,在转型的过渡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也属“顺理成章”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相比奴隶制,非贵族身份的人更有发声且从政的机会,这为“百家争鸣”的出现 , 提供了必要条件 。诸侯王争霸 , 需要先进的“意识形态”来增加自己国家的竞争力,这便将“百家争鸣”的盛况推向顶峰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 为何还会出现百家争鸣盛况

文章插图
1、原因之一:春秋时期属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过渡时期“百家争鸣”在春秋时期出现,在战国时期达到高潮 , 要说原因,便大抵与社会变革有关 。
要知道,在春秋以前 , 夏王朝属于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而到了“商朝”,奴隶制发展得有些个极端,君主被当成是“神”在“人间”的使者,奴隶的地位非常低 。奴隶被奴隶主无情压迫与剥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奴隶主就剥削奴隶一事显得“理所当然”,于是 , 社会中的阶级矛盾愈演愈烈 , 最后终于爆发 。
后来周王朝灭掉了商王朝,周公审时度势,制定礼乐,一方面巩固君主地位,一方面也告诫君主要“以德配天”,以此警告君主,无德之君将会被“天”厌弃 。以此,奴隶主对于奴隶的剥削与压迫,也就没有商朝那般残酷了 , 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
但是 , 奴隶制终究是奴隶制 , 即便压迫与剥削不如从前那般残酷,但是在奴隶制下,压迫和剥削一直还在 。后来,随着周天子“失德”,亲手打破周公的“礼”,周公的“礼”渐渐没了束缚能力,社会变革势在必行 。
于是,由西周到春秋时期,奴隶制渐渐向封建制度转型 。这时,社会的变革,则意味着社会的文化将相应转变 。
但是,毕竟奴隶制由来已久,在奴隶制渐渐转变为封建制度的这个过程,为了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转变,因为不同人的不同需要,而社会处于制度转变时期,且没有压倒性力量来决定谁为主流学说,于是“百家争鸣”便孕育而生 。
也就是说,春秋时期属于从奴隶制过度为封建制的特殊时期 , 而其特殊性则是促使“百家争鸣”出现的必要条件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 为何还会出现百家争鸣盛况

文章插图
2、原因之二:与奴隶制相比,非贵族身份的人更有发声且从政的机会为何春秋战国时期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而奴隶制时期却无法呈现出这样的局面呢?主要是因为在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发声和从政的,大抵都是贵族 。贵族毕竟还是少数,而奴隶当中,也不乏有头脑、见识不薄的人 。只是因为奴隶制对奴隶的压迫实在太大,以至于在奴隶制时期,即便是有人有能力创造一个新学说,也大抵会在那严苛的环境下被“扼杀” 。
封建制度虽然也有鲜明的社会等级 , 但是至少让非贵族身份的人相较而言有了更多发声和从政的机会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墨子墨翟,他的墨家思想在当时可谓是十分受人欢迎的 , 孟子都曾经发出过“墨翟之言盈天下”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