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可以说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连续几代秦王都是明君,也正是因此,秦国才得以逐渐崛起,到最后有实力完成一统天下 , 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开创出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但除了秦国之外 , 其他六国的国君却似乎都没有秦国这样厉害,即便有明君,但也有昏君,那为何秦国可以世代明君,其他国家却不行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秦国与其他诸侯国不一样,他起源于西北边陲,处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土壤不比其他诸侯国那般肥沃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 , 其自身条件自然比不上齐楚那般富庶,甚至连韩魏都比不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最终一统中原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便是:秦国极少出昏君 。
《过秦论》中有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六世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既然能够继承六世先祖留下来的功业,并完成祖上的遗愿 , 不仅说明他自身能力出众,也让人看到了他祖上六世也绝非等闲之人 。毕竟春秋战国数百年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光靠一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 , 为何秦国能够六世不出昏君呢?
文章插图
1、生于忧患处在忧患环境下的人往往能够更加励精图治 , 毕竟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一直处于低谷任自己自生自灭,人都想往高处走,这是人之共性 。
春秋时期 , 秦被夹在晋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间,西边还有一个义渠国对他虎视眈眈,随时都有被灭国的风险 。而后战国时期魏国崛起,与秦国的又一次战争夺走了秦国河西之地百年不说,还差点让秦国灭国 。为此秦国其实派出过很多质子以求暂时和平,像秦昭襄王,秦始皇都曾当过质子 。
秦国起源于西北边陲,本就被其他国家当作蛮夷看待,外界压力极大 , 基本处于孤立无援的位置;加之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真正弱肉强食的时期 , 但凡弱小的国家最终都会被吞并;秦国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比较差 。这种内外环境都不好的现状迫使秦国国君不得不励精图治 。
文章插图
2、立贤不立嫡长《公羊传》中提到过“嫡子生,不以名,令于四境 , 择勇猛者立” 。中原各国基本都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王位纠纷,但,万一嫡长子不贤呢?这就会出现很多事端 。
秦国并非如此,不仅传子时不传长只传贤,甚至还有将位置传给兄弟的现象,像秦武王和秦昭襄王便是亲兄弟 。而且,秦国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兄弟继位,其他兄弟基本上都要承担辅佐的职能,从没出现夺权的现象,就像公子虔辅佐秦孝公,樗里疾辅佐秦惠文王这些 。其实有的时候臣子有些问题不方便说的换做兄弟去说效果可能就不一样,毕竟血缘关系摆在那,兄弟去说服可能达到的效果更好 。
3、任用贤才贤臣是君王的左右双臂,贤臣不单单有着协助君王治理国家的任务,其实也是君王的镜子 。唐太宗有一句话:“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 臣子是君王衡量自己的一把尺子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 , 人以群分”,你是贤臣,你渴望遇到明君;你是明君,你渴望得到贤臣,这是君臣之间一种相互选择的关系 。
秦国几代国君都是重视人才的 。秦孝公时期的商鞅,秦惠文王时期的张仪,秦昭襄王时期的范雎,秦庄襄王时期的吕不韦,这些都非本国人,却能得到重用,后来这些人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 张昭身为孙吴功臣,为何晚年却遭孙权弃用
- 春秋五霸为何有争议 有谁是没有争议的吗
- 南明永历帝死于昆明,为何尸骨在贵州?
- 南宋皇帝是谁的血脉 靖康之变赵匡胤子孙为何能逃过一劫
- 秦国为何难灭赵国
- 秦国对百姓那么残酷 为何百姓还愿意为秦国打仗
- 刘邦和吕后杀了韩信 为何没有因此背负骂名
- 赵国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名将 为何最后还会亡国
- 楚怀王为什么相信秦国会割地 真的那么天真吗
- 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 为何倾尽所有还是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