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王翦一出,李牧必死,赵国必亡?】说起王翦和李牧,相信了解战国历史的朋友都不会陌生 , 这是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两位人物,是战国四大名将中的人物 。王翦是秦始皇一统霸业的最大功臣,而李牧则是战国后期赵国的顶梁柱,二者都是战功赫赫 。秦统一六国,王翦受封武安侯,李牧肥之战大败秦军而被封武安君 。那么为什么最后王翦能玩死李牧呢?
![为何说王翦一出,李牧必死,赵国必亡?](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323291356-0.jpg)
文章插图
王翦此人是个遇事考虑周全的人,既把握战场形势,又把握自己安稳 。在战场上只有自己既能把握战场全权指挥 , 又能获得身后国君权臣的全力支持,自己才能善始善终,才能立功而不废 。王翦作为秦国大将 , 就很注重搞好与君主权臣的关系,在秦灭楚国之战中,秦始皇不得已再次起用王翦 , 按他的要求统率六十万大军灭楚,当时几乎已是秦国全部的兵力了 。为了消除秦始皇对自己的疑忌,确保全力支持自己攻打楚国 , 在前去攻打楚国的路上,几次派人向秦始皇要求封赏田宅园林,以致让秦始皇只感到王翦只是个贪享富贵的人 , 就放心地全力支持他攻打楚国 。
王翦还很注重讨好当朝的权臣,想当年名将白起在长平之战后,正是得罪了当朝相国范雎 , 才致自尽而亡的 。王翦就吸取了这一教训,得知范雎很想杀掉自己的仇人魏齐,就献计秦王通过在边境相会平原君的方法,扣留赵国平原君到秦,逼着赵国交出已是平原君门客的魏齐 , 最终魏齐逃到魏国信陵君处,信陵君不敢接纳,魏齐自刎,魏国将人头交给赵国,赵国向秦献上魏齐人头,方才救出平原君 。正因为王翦考虑事情周详,才在每次战役中,不受朝廷掣肘 ,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打败敌人 。因他深通主将前方作战,最忌后方国君奸佞干涉这一情况,在两军对垒不相上下之时,也就灵活地对敌方将领施以反间,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好处 。
![为何说王翦一出,李牧必死,赵国必亡?](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1323292227-1.jpg)
文章插图
而李牧就不一样了,李牧做事很板正 , 很执拗,不懂得圆通 。在北疆防备匈奴时,他守在边疆 , 权力很大,很独立,在他管辖的边城,征收的赋税都归他守边使用 。他严各要求将士 , 每天搞骑射训练,并每天杀头牛犒赏骑射成绩突出者 。匈奴人每次来犯边,他就让军队躲进城堡 , 严令擅自出战斩杀匈奴人,否则军法处置 。匈奴人虽抢不到东西,却笑话李牧胆怯 , 久而久之 , 李牧的部下士兵也都认为李牧胆小 。消息传到赵孝成王那里,赵王命他出击匈奴,他不听,赵王就撤换了他 , 换上了别的将领 。结果别人带军主动出击,连遭失败,没办法,赵王只好又让李牧前去守边 。李牧不答应 , 赵王强制他去,他就与赵王约法三章,赵王只好打应 。
李牧到边地后,依然如此 , 后来终于等到机会,一战歼灭匈奴骑兵十万多人,匈奴人大败,此后十多年再不敢犯边 。长平之战后,名将廉颇被奸臣郭开逼出赵国后,公元前245年 , 赵悼襄王继位 , 李牧受到重用,相继于公元前233年的肥之战、公元前232年的番吾之战,两次大败秦军,被封武安君 。公元前235年悼襄王死,赵王迁继位 。公元前229年,秦国派王翦和杨端和率两路大军攻打赵国,赵王迁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力抵抗入侵秦军 。名将对名将,自然难分胜负,一下子打了差不多一年 。
- 李牧怎么死的?被谁陷害?
- 廉颇有什么战绩
- 廉颇投奔楚国为何不被重用?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 王翦索要财务是为什么
- 大卫歌利亚故事意义是什么?
- 长坂坡活捉赵云,为何曹操的九大将都不出手帮忙?
- 绍熙内禅事件介绍 宋光宗为何被迫禅位
- 为何说夏侯渊和关羽死后影响了三国时期40年的走势?有何原因?
- 沐王府在云南哪里?谁建立的?
- 廉颇和李牧是一个时代的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