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曾国藩与左宗棠分别什么反应?谁更有爱国情怀?( 二 )


火烧圆明园曾国藩与左宗棠分别什么反应?谁更有爱国情怀?

文章插图
“肱骨之臣”曾国藩的政治考量,对内对外两幅面孔
曾国藩对火烧圆明园的看法“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 。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 。”这是《曾国藩传》中曾国藩自己对圆明园事件看法的一段记载 。
在这位被称作“国人精神之典范”的人口中说出这样的话,令人既震惊又愤怒,这还是一个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的一国臣子应当有的态度吗?
简单翻译一下这段话中曾国藩的态度就是:虽然英法联军确实毁了圆明园,但是这些只是小事,别忘了英法联军可是在上海和宁波等地帮我们打过太平天国的,毁个园子又不会伤害大清的江山社稷,所以我们不应该为这些小节而忘记他们对我们的帮助 。
火烧圆明园曾国藩与左宗棠分别什么反应?谁更有爱国情怀?

文章插图
最终,曾国藩得出了英法“有德于我”的结论,将火烧圆明园这件令社会震荡的大事就这样一笔带过了,可这种所谓的大国气度却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 而圆明园又真的只是小事吗?
我们已经从战争的起源和火烧圆明园的动机上知道了当时的英法联军根本不是为了财宝才向圆明园进军的,此事虽然没有达成其最终活捉皇帝和重臣的目的,然而为了进入圆明园,通过严刑拷打逼问百姓、沿途杀害抵抗的军队也是不争的事实 。
甚至在六日当天进军之后,对圆明园进行了第二次劫掠,最终以焚园作为了结局 。对于这场暴行,英法两军的官方解释是“焚毁圆明园只是对清王朝的责罚”,可见劫掠和焚园本就是侵略者对清朝皇室和军队的震慑、报复,最后才是求财 。
而侥幸逃过一劫的曾国藩却还在做着英法联军是来帮助清朝、敦亲睦邻的美梦,实在是可笑又可悲 。
火烧圆明园曾国藩与左宗棠分别什么反应?谁更有爱国情怀?

文章插图
曾国藩的“有德”之言与其政治理念
【火烧圆明园曾国藩与左宗棠分别什么反应?谁更有爱国情怀?】曾国藩眼中的小事在大洋彼岸的欧洲也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大文豪雨果那番著名的言论就证明了在胜利者眼中 , 这场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性进攻都是一场抛弃文明的暴行 。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 。胜利者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胜利者把夏宫的全部财富盗窃一空 , 并把抢来的东西全都瓜分掉 。”就是这样一场毫无疑问的侵略,为何在曾国藩心中却被一句“有德于我”就能轻飘飘的抵消呢?
纵观曾国藩的政治成长历程不难发现 , 此人其实并不缺乏忠诚 , 更不是没有勇气 。但他的勇气和忠诚都是对于“自家人”的 。
火烧圆明园曾国藩与左宗棠分别什么反应?谁更有爱国情怀?

文章插图
在面对太平天国的战争中,他的坚定和锱铢必较可称得上令人咋舌,在曾国藩眼中 , 这些本土势力才是大清朝的顽疾,那些坐着船漂洋过海的蛮子最终总是要回去的 , 大清朝依旧能在熬过这段黑暗后回到关上门过日子的旧生活里 。
因此他选择了先借助外力“安内”,再考虑是“攘外”还是“谈判”来送走这些吸血鬼 。可见对于曾国藩来说,他并不是多么喜欢洋人,只是他狭隘的政治观念里将内乱放在了首位,却没想到这群人竟然真的不走了 。
这种攘外必先安内的观念似乎总能将本就残损的国家变得更加雪上加霜,怀抱这种想法的人也注定了没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抱负 , 而将国家推向了深渊 。但就在曾国藩计较内战的时候,他的属下左宗棠却对此事耿耿于怀 , 完全没有和他统一战线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