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起我国历史上最痛心的损失是什么?那么清末年间被焚毁的圆明园绝对是要上榜的 。这座美轮美奂的皇家原来就在一夕之间化为了残垣断壁,在整个清朝历史的发展上来看都可以称作奇耻大辱 。但是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惨祸,面对皇族被外邦人踩在脚下的颜面 , 当时的清朝重臣曾国藩和左宗棠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回应,今天就从这段历史中看看古人的爱国情怀究竟有多深吧 。
文章插图
咸丰十年的圆明园,是清军与英法联军对峙的牺牲品
圆明园遭难不仅是财帛动人心对于火烧圆明园的过程,世人的第一反应是劫掠,似乎这场持续了十天、遭受了两次暴行的园林就是因为其中的奇珍异宝才被这些恶霸盯上了一般 。可是只要稍加探究不难发现 , 劫掠并不是英法联军最初的动机 。
圆明园事件发生在咸丰十年,这一年清朝与外族进行了一场大战,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
文章插图
这下诸位看官可能已然心中有数了,这场由英法牵头发起的、以“贸易不公”为借口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有着别样心思,而圆明园则只是这次战争中的一环,在清朝军队与英法联军的对峙中成了那个不幸的牺牲品 。
咸丰十年十月六日 , 经过休整后粮草充足的英法联军在时任俄国驻清朝领事伊格纳提耶夫的“帮助”下获得了一张精确而完整的北京城地图,又得知超过万人的清军已然从圆明园撤离 。
也就是说这座皇家园林里只剩下了财宝、少量军队驻扎以及沿着圆明园方向向北撤离的咸丰皇帝等人 。
文章插图
比起劫掠财宝这种“不着急”的活计,英法联军的指挥官其实更希望歼灭那只撤离的清军,最好能够直接将咸丰帝和一众皇亲甚至大臣一并捉拿,据线报得知,这些人如今驻扎在距离圆明园不远处的村落中,这就让圆明园的遭难更加逃不掉了 。
因此第一次进军圆明园并非以劫掠为主,而是一场在情报明晰的情况下,英法联军对清军实施尾随攻击的军事行动的自然结果,就连恭亲王奕?也曾在奏折中承认与英法联军发生过遭遇,称:“败兵纷纷退至圆明园,夷匪亦衔尾而来” 。
文章插图
皇家颜面扫地的圆明园事件圆明园在十日的时间内两度遭劫掠,但除了财宝的损失,这更是一场让大清朝和整个皇族颜面扫地的事件 。
遭受英法联军的追击无论发生在京城以外的任何地方,可能这些自欺欺人的皇族都还能够粉饰太平,然而此番被外族攻入京城,使得皇帝被迫出逃 , 圆明园作为从康熙时期便开始修建,历经几代帝王才最终建成的万园之园,代表的是整个皇族的尊严 。
文章插图
可是无论是皇帝的出逃还是圆明园的遭劫,都像是将大清皇族的脸面生生踩在了脚下,对于后世来说,失去圆明园是历史的重大遗憾,是国贫家弱的过去 , 然而对于当时的人,则更是真切的心痛,但清朝的官员却似乎并未有志一同的对此暴行产生同仇敌忾的情感 。
当时,被我们后人称作“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四人中,张之洞仍在为做官实现抱负而奋斗,“两江总督”曾国藩应该是官位最大、最受帝王倚重的一位 。
而左宗棠此时好歹也有个“四品京堂候补”的身份在曾国藩身边当差,而作为幕僚的李鸿章暂时还不够看 。可是曾国藩与这位让他十分赏识的下属左宗棠之间,对这件事的想法和反应却大相径庭,这里也能看出二人为何在之后关系一度分崩离析了 。
-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是真是假
- 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不反清
- 曾国藩晚年为何与左宗棠决裂
- 民国时期白云观火烧老道是真实案件吗
- 清末留美幼童出现了哪些名人
- 左宗棠为何瞧不起曾国藩
- 洪秀全临死前有多疯狂?被曾国藩挫骨扬灰就能看出端倪了
- 曾国藩为什么把洪秀全的尸体炸上天
- 曾国藩最有名的座右铭有哪些?
- 白云观火烧老道案是怎么回事 是真实案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