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马克思设想的那样,如果天下所有人都拥有同样的资源 , 就没有冲突了 。但是在古代,偏偏农耕文明的物产相比于草原民族丰富太多了,什么丝绸、金银铜铁器、陶瓷等产品,让游牧民族的人们看得直流口水 。
是啊,好东西谁不想要啊 。你会说 , 想要的话,去农耕帝国那去买啊 。你想想 , 古代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没有今天的美元外汇做支撑 , 只能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易 。草原文明那里的物产又少得可怜,拿什么去换?草原上,除了动物毛皮,和牛羊,在交易时最有议价能力的只有马了 。
说道马,那就有必要聊一聊了 。以唐开元年间为例,普通马价值35匹绢帛,一匹绢帛当时大概值450文铜钱 。按1000文铜钱换1两白银计算,一匹马大概是16两白银 。一两白银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16两银子就相当于今天的66000多元人民币 。这还是普通的马,如果是战马还得翻几倍 。
马四岁左右才性成熟,基本上是一年生一胎,所以,草原上马的规模十分有限 。同时,马的价值,也是随着农耕文明的需求决定的 。中原帝国动乱时期,马的需求量大,价格就高 。但是,王朝统一的太平年代,中原对马的需求就会降低,马的价格就相对低了 。
中原王朝的政治局势,关系到游牧民族的生活质量,中原越乱他们越高兴 。从这一方面也能解释,为何在中原动乱时期 , 草原民族相对安静 , 但一到了太平年代,草原民族反而会不断骚扰边境的问题了 。另一方面,如果草原遇到天灾,牲口锐减的话,他们就没有进行交易的货物了 , 所以只能南下抢掠,否则没有活路 。
所以 , 中原王朝的边患问题,本质上是农耕民族和草原民族贸易失衡导致的摩擦 。
文章插图
2、清朝如何解决的边患问题从历史上解决边患问题的办法是有的 , 无非两种:一种办法是武力 , 简单粗暴 , 将草原游牧部落打服,用武力镇压 , 但成本太高维持不了太久;另一种办法比较高明,就是用文化来统治草原民族,历史上有比较成功的案例 。
武力解决边患问题,对农耕王朝来说成本太高,难以长期维持 。
世界上的农耕文明有一个共同点,都处于400毫米等降雨线附近 。因为,农耕文明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如果一个地方的年降雨量少于400毫米,那么,靠种地是活不下去的 。中国的400毫米等降雨线,恰好就在长城附近 。
农耕帝国征服草原后,如果想维持统治,就必须大量驻军 。但是,草原上不适合就地耕种,大量的军队吃饭很是问题,只能从长城以南补给 。铁路出现以前,人类通过牲口运送粮食,军粮还得有军队押送 。几百公里,人吃马喂,可能还没到呢,粮食先吃完了 。所以,由于汉王朝在草原驻扎的成本太高,汉人的军队在草原要想不饿肚子,只能游牧化 。
那么问题来了,军队一旦游牧化后 , 组织结构、人际关系都会变成游牧民族的文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汉人胡化” 。长此以往,汉人就变成蒙古人、突厥人了 。儒家文化是从中原农耕文明孵化出来的,它只能在长城以南的农耕地区开花结果,无法越过长城以北,嘉峪关以西,去改造游牧民族的社会 。
所以,受古代陆地物流运输效率和文化差异的限制,纯汉人王朝 , 是无法长期稳定地统治长城以北、嘉峪关以西 , 雪域高原等地区 。即使在特定的时间因为武力强盛,打败并占领长城以北地区 , 在这些地区也没办法长期驻守军队维持统治 。对于这些地区的边患问题 , 农耕王朝实在是无能为力 。
- 3月到4月是什么星座 3月到4月是什么星座呀
- 淡妆化妆步骤 淡妆化妆步骤初学者
- 联合国特使宣布也门冲突各方同意再延长停火
- 台式电脑一体机 台式电脑一体机好还是有主机的好
- 四大名著有没有排名?
- 各个朝代女子婚姻情况的变迁
- 战国七雄谁最先称王 各国第一个称王的是谁
- 水浒、三国、封神中各自不同的"义"
- 中国古代的各种交情,你知道的有多少?
- 六国灭亡时,各国的君主是什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