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志》的人应该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在书中,与蜀国相关的内容可以说是最少的,其他的魏国和吴国内容都要比蜀国更多 。而人们因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一直认为蜀国才是三国时期正统的国家 , 但是为什么它在史书中的记载那么少呢?陈寿为何只给了蜀国最少的篇幅,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文章插图
1、三国志中蜀国的篇幅为什么最少陈寿写《三国志》,魏书三十卷,吴书二十卷,而蜀书只有十五卷,陈寿自己在《后主传》里吐槽说: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 。既然陈寿都这么说了,所以后人也就往往认为,魏书、吴书较详而蜀书独略,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了 。
蜀汉的官制,基本上承东汉之旧 。西汉的太史令是有修史之责的,但司马迁之后 , 情况有了变化,太史令不再负责修史了 。
后之续史采访人员褚先生、刘向、冯商、扬雄之徒并以别职来知史务,于是太史之署非复记言之司 。(《后汉书?百官志》)
【三国志里,为什么蜀国的内容最少?】到了东汉,班固写《汉书》,一开始被指控为“私修国史”,后来则是以兰台令史的身份,奉诏修史 。兰台是汉代宫廷收藏书籍、档案的地方 。
汉之兰台 , 及后汉东观,皆藏书之室,亦著述之所,文学之士 , 使雠校书于其中 。(《通志》)
修史要参酌群书,自然是在图书馆比较方便,所以东汉修史之官,基本供职于兰台和后来的东观 。也就是说 , 修史基本由这群图书馆馆员所包揽 。
到了桓帝延熹二年,汉廷又设立了新的图书机构秘书监,理论上说 , 兰台与东观的修史职能,也就应当由秘书监来承担 。陈寿说蜀汉“国不置史,注记无官”,但蜀汉是有秘书监这个机构的 , 陈寿自己也担任过“东观秘书郎”一职,所以他的批评,一定别有缘由 。
文章插图
2、曹魏和东吴都有史官与蜀汉相比,曹魏与东吴,都在史官制度上有所变化,魏明帝设置了著作郎一职,专职修史,而东吴则设立了左、右国史的职位,顾名思义 , 也是专门修史的官员 。撰写了《吴书》的韦昭,就曾出任东吴的左国史 。而另一位撰写《魏书》的王沈,也曾以散骑常侍、侍中的身份掌管著作,王沈官高 , 不可能出任位卑的著作郎,但可想而知 , 著作郎也要为他修史服务的 。
陈寿写《三国志》,王沈的《魏书》、韦昭的《吴书》都是他重要且方便的参考资料,只有蜀汉,没有这么现成的材料,也就难怪陈寿要抱怨了 。
但是,《三国志》里,蜀书真的远不如魏书、吴书翔实吗?
就卷数而言 , 蜀书十五卷 , 的确最少 , 但也要看到,魏蜀吴三国,蜀汉是人口最少的,势力最小的,国祚最短的,文化相对最落后的,它的卷数比魏、吴少,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其实陈寿的抱怨,不用太当真 。魏有王沈,吴有韦昭,都是当时修史的名家 , 蜀国是谁呢?就是他陈寿哇 。所以陈寿的抱怨,是不是有点强调我比他们都不容易的意思?
即使承认蜀书确实比其它二书疏略,恐怕也不能主要归因为蜀汉不设专职史官,因为同样没有专职史官的东汉,也曾编成蔚为大观的《东观汉纪》,这又如何用简单的“体亏思”来解释呢?
- 刘备为什么逼死刘封 曹操和孙权也做过类似的事
- 清朝将领桑斋多尔济为什么被抄家
- 清朝为什么只有一个太子?皇帝是怎么选的?
- 乾隆皇帝为什么替八阿哥胤禩平反
- 唐朝为什么有那么多宰相?
- 杨廷和为什么不和嘉靖斗了
- 曹操为什么不轻程昱、荀攸劝谏,导致赤壁之战惨败而归
- 楚成王为什么没称霸
- 马谡按照兵法行事,为什么还会失败
- 董卓死后他的后人为什么没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