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魏重臣卫瓘为什么不出名?

卫瓘是三国曹魏至西晋的重臣,曾参与灭蜀之战 , 并且平定了钟会之乱 。卫瓘除了能够带兵大战 , 他还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书法家 , 被称为卫氏书派的奠基人 。可能卫瓘能文能武的身份颠覆了很多人对三国时期武将的认识,其实在魏国像卫瓘这样的人并不少,曹操同样是文武双全 。只是卫瓘和其他三国人士相比知名度低了不少,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卫瓘,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

三国曹魏重臣卫瓘为什么不出名?

文章插图

根据《三国志》、《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卫瓘(220年-291年),字伯玉 。河东郡安邑县(今山西夏县北)人 。三国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重臣、书法家 , 曹魏尚书卫觊之子 。卫瓘出身官宦世家 , 年轻时仕官于曹魏,历任尚书郎、散骑常侍、侍中、廷尉等职 。从官职上来看,卫瓘初期是以文官为主的,并且长期处在宫廷之内 。在三国后期,因为获得了司马昭的信任,所以,卫瓘得以镇西军司、监军身份参与到魏灭蜀之战中 。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这一身份和立?。?为卫瓘最终除掉姜维钟会邓艾这三位名将奠定了基础 , 甚至可以说是埋下了伏笔 。
三国曹魏重臣卫瓘为什么不出名?

文章插图

公元263年 , 伴随着后主刘禅的归降,意味着蜀汉的正式灭亡 。在蜀汉灭亡后,姜维归降钟会,来到了成都 。由此,姜维、钟会、邓艾这三位名将齐聚蜀汉都城成都 。彼时,邓艾因为在消灭蜀汉上立下了大功,所以难免滋生了居功自傲的情绪 。在此基础上,出于嫉妒也好 , 还是一山不容二虎也好 , 钟会与卫瓘密奏曹魏大将军司马昭,说邓艾有反状,于是将邓艾收押起来 。在解决邓艾这一对手之后,钟会又和蜀汉大将姜维密谋,准备在巴蜀之地背叛曹魏和司马氏 。当然,姜维的目的是借着钟会叛乱这一机会,以此图谋恢复蜀汉 。所以 , 卫瓘、姜维、钟会可谓各有各的算计和目的 。
三国曹魏重臣卫瓘为什么不出名?

文章插图

在一番筹备之后,景元五年(264年)正月,钟会、姜维正式在蜀汉都城成都谋反 。对此,卫瓘作为司马昭派来的监军,自然不会和钟会一路走到黑的 。于是,卫瓘拿盐水来喝,让自己大吐,通过装病来麻痹钟会 。紧接着,通过联系在益州的曹魏将士,从而引起蜀汉都城成都的混乱 。在一片混乱中,想要造反的钟会、姜维相继被杀 。在除掉姜维、钟会之后,卫瓘派遣护军田续至绵竹夜袭邓艾于三造亭,杀死邓艾父子 。就这样,在短短数天时间内,卫瓘这位奇才接连除掉三国三大名将 。
三国曹魏重臣卫瓘为什么不出名?

文章插图
【三国曹魏重臣卫瓘为什么不出名?】
最后,之后,司马昭论功行赏,卫瓘出任使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镇西将军 。泰始七年(271年),也即进入到西晋时期,卫瓘继续受到司马炎的重用,得以出镇北境 , 任征北大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 。不过,在晋惠帝即位后,卫瓘与贾皇后对立,终在兵变中满门遇害 , 享年七十二岁 。具体来说,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在晋惠帝即位后,司马亮、卫瓘成为辅政大臣 。对此 , 贾皇后为了掌握西晋王朝的大权,视司马亮、卫瓘为“眼中钉和肉中刺” 。在此背景下,贾皇后先是以“谋图废立”的罪名处死司马亮,并在公元291年诛杀卫瓘满门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卫瓘当年冤杀邓艾父子,如今遭到了满门抄斩 , 也算是得到报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