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曹操更加偏爱曹植,因为曹植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实在太高了 。曹操本想把嗣子之位传给曹植 , 却遭到了百官们的反对,因为废长立幼在他们看来风险太大 。其实曹操立嗣根本就没选择,曹丕是嫡长子自然有优先继承权 。在演义中,曹丕和曹植为了争夺嗣子也是各种斗智斗勇,最后曹植犯下致命错误 , 从此失去了继承的资格 。实际上当时曹操也不敢一意孤行,他还并不是皇帝,如果坚持废长立幼的确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
![曹操为什么不敢废长立幼?](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10QR511-0.jpg)
文章插图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 。曹操、孙坚、刘备三人可以说是建立三国的奠基人 。而进位称帝,争夺天下之时,也有一件不得不考虑的大事,那就是立嗣 。刘备与孙坚二人面临的立嗣选择还没有那么激烈,孙坚死时,只有孙策成人,位子自然是留给孙策 。而刘备更不用说,只有一个刘禅 , 不立嗣给他还能给谁呢?但曹操却不同,他共生有25个儿子 , 其中杰出有才干的也不在少数,而曹操在其中,最为满意的还是曹丕和曹植 。那么曹丕和曹植谁更适合成为曹操的接班人呢?
第一曹植才华横溢,文学气质丰富,但也因此性子散漫,不受约束 。
曹植给人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当数曹丕称帝后,逼迫其写的"七步诗" 。而据《三国志》记载:
曹植"年十岁余 , 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 善属文 。
![曹操为什么不敢废长立幼?](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10QT630-1.jpg)
文章插图
可见其的文学造诣是非常高的 。而曹植除了才华横溢之外 , 身边更是有杨修这样的大谋臣出谋划策,自然会更得曹操的欢心 。有次曹操在出征时,他的儿子都城门相送,但只有曹植作文送别,同样身为文学家的曹操,自然对其十分欣赏 。但殊不知,令曹操欣赏的才华,却在后来成为他厌弃曹植的原因 。
据史料记载,曹植在与杨修写信评论他人时,语言常常十分尖锐,又夹杂有几分自鸣得意之态 。
以孔璋之才,不闲辞赋,而多自谓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还为狗者也 。前为书啁之 , 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 。夫锺期不失听 , 于今称之 。
【曹操为什么不敢废长立幼?】这样随意作文,妄谈他人,恃宠而骄的态度,恰恰触犯了曹操的禁忌 。再加上他生性自由散漫 , 嗜酒放纵 , 又多次耽误了军中正事 , 曹操对其的欣赏已经渐渐消失了 。而后来曹植更是同杨修一起,揣度圣意,在曹操对其的考验中弄虚作假,最终惹怒曹操,将其排除在储君之列 。
![曹操为什么不敢废长立幼?](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10QV227-2.jpg)
文章插图
第二,曹丕为人谨慎,文武双全,又深得朝堂之心 , 有为君之风范 。
曹丕自幼便生活在军营,六岁开始学习骑射,十岁时就能便跟随其父曹操南征北战 。而在军营中长大的曹丕更是学以致用,带兵打仗,极为熟练 。而军营生活也为其养成沉稳内敛的性格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 。更何况虽然曹植的文采斐然,但是曹丕的文学造诣也与其差异不大 。再加上曹丕的武力值远在曹植之上,综合考虑来说,还是曹丕更有实力位居储君 。
而且相较于曹植的天真散漫,曹丕表现的更为谨慎老练,更适合与群臣打交道 。他因为在幼时便生活在军营,知晓百姓生活,所以在治国理论和政治水平上,都比未吃过苦头的曹植要强的多 。而且相比于不识人心的曹植,曹丕更能迎合曹魏中的世家大族,拉拢人心 。
据《三国志》记载,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 。"可见其在收买人心上是一把好手 。就连心机深重的司马懿都曾评价曹丕道"潜龙勿用 。"可知其城府之深 。但不得不说,二者相比,还是曹丕能够坐稳那个位子 。
- 崇祯为什么不愿逃往南方?
- 试婚格格为什么很悲惨?
- 李斯生于楚国为什么却要投靠秦国?全因这两只老鼠
- 夷陵之战后,陆逊为什么不继续追击活捉刘备?
- 历史上掌权的女性很多都有男宠为什么慈禧没有?
- 杨广为什么修建大运河?
- 杨贵妃为什么没有孩子?这其中有着什么原因?
- 刘秀为什么要废郭皇后?和阴丽华有关吗?
- 八王之乱为什么是司马越活到最后?
- 历史记载唯一一位吃了丈夫身上肉的溧阳公主,为什么还会得到百姓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