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理解,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为什么除了诸葛亮以外 , 还把李严立为托孤重臣,感觉李严此前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 。有人解读说这是因为刘备为了限制诸葛亮,不过李严的实力就算他成了托孤大臣也很难同诸葛亮抗衡,实际上刘备这样做是为了能够拉拢荆州的士族,他看中的是李严背后的力量 。可能还有不少朋友对荆州士族的情况不太了解,这次就为大家做个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刘备为了拉拢荆州士族,才将李严立为托孤重臣](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1414a511-0.jpg)
文章插图
刘备白帝城托孤,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这一过程花费了不少文笔:刘备如何苦口婆心地告诫刘禅“亲贤臣 , 远小人”,如何千叮万嘱地向孔明托付蜀汉大业 , 孔明又如何声泪俱下地表述自己鞠躬尽瘁的决心,堪称古代君臣关系的楷模 。然而,相较于《三国演义》,正真历史上的白帝城托孤,可能并没有演义里那么简单 , 还充斥着各种复杂士族集团的利益关系 。刘备除了托孤给诸葛亮,还有一个经常被后人遗忘的角色——李严 。
说到士族集团 , 就不得不说说刘备的第一块领地——荆州 。刘备当年投靠刘表时,身旁就有一位荆州的大“关系户”——诸葛亮 。据《襄阳耆旧记》记载 , 在荆州襄阳一地,蔡氏家族的势力最盛的一支 。有一名士名叫蔡讽,他的长女嫁给了黄承彦,也就是诸葛亮的岳父;他的次女嫁给了荆州牧刘表;他的儿子是汉末名将蔡瑁 。诸葛亮本身就好结交当世名士,又和刘表家族多少沾上了亲戚关系,不过《三国演义》中似乎没有去特别刻画诸葛亮和刘表的来往 。如此可见,孔明在《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似乎是自谦之词 。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一方面,他急需要一位谋士为他出谋划策 , 还有一方面 , 就是需要一个人来帮助他在荆州立足 。在荆州寄刘表篱下 , 以及赤壁之战后,领荆州牧占领零陵、桂阳、长沙等郡的日子里(刘备“借”荆州,《三国志》记载只借了荆州南郡的一部分) , 刘备招纳了很多谋臣名将 , 比如庞统、杨仪、黄忠、魏延等人 , 也因此形成了逐渐荆州的士族势力 。
![刘备为了拉拢荆州士族,才将李严立为托孤重臣](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141491R6-1.jpg)
文章插图
后来 , 益州牧刘璋在法正和张松的建议下 , 迎刘备入进益州 。不料 , 引狼入室,刘备反目,与刘璋开战 。建安十九年五月,刘备围攻成都,刘璋为百姓安危而请降,从而益州各郡皆归刘备所有 。孙权想巩固自己在南方的势力,既不想看着留守荆州的关羽势力做大,又想将刘备赶出荆州 , 确保东吴的安全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与曹操的大军南北夹击,吕蒙突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 。从此,刘备集团永远失去了荆州,而荆州士族势力,失去了原有的领地,只能待在益州这一块 。而益州也有自己的士族势力,代表人物即是李严 。
李严是南阳人,早期投奔于刘表,后曹操击败刘表后 , 西奔至蜀 , 一直在刘璋手下效命,直到刘备攻蜀,李严在绵竹抵挡不住刘备,便投降 。刘备在益州算是外来户,为了站稳脚跟,就要拉拢益州势力,当然要提拔、重用益州的原有势力人员,而李严不仅有政治能力 , 还有军事才能 , 《三国志·李严传》有载:“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于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 。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首 。”仅以五千人就击败了数万盗贼 , 可见是位将才 。因此,他就成了益州士族的首选,仕途上屡次迁升,平步青云 。
- 诸葛亮为何一定坚持让刘备赐死刘封?
- 刘备为汉朝续命为何得不到汉臣支持?
- 庞德为何没有跟随马超归附刘备?
- 刘备写给曹丕的信说了什么?暴露了刘备的真实想法
- 夷陵之战后,陆逊为什么不继续追击活捉刘备?
- 刘备为什么知道马稷不可重用?他看人比诸葛亮更准
- 孙权远小于曹操、刘备却能和他们分庭抗礼,孙权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 慈禧为什么爱穿花盆鞋?是为了掩饰一个缺点
- 武则天为了称帝手段有多残忍?亲儿子也不放过
- 张飞逃跑忘记带刘备妻子了,刘备是如何处置张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