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生前并没有明确嗣子是谁,只是在临终前发布遗诏,让长子扶苏继位 。但秦始皇的遗诏却遭到了赵高还有李斯的篡改,他们拥立胡亥登基,扶苏则是被逼死 。可以说这一起事件对于秦朝来说是致命的,也是秦朝早衰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秦始皇不早点立扶苏为嗣子呢,这样也就不会出现赵高擅自更改遗嘱的情况 。而且扶苏本有机会自立,但他宁愿死也不这样做,实在令人感到惋惜 。
![秦始皇立嗣为何不立长子?扶苏为什么不愿自立?](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15S410J-0.jpg)
文章插图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于邢台沙丘 。司马迁在《史记》中: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
皇帝病得更厉害了,写了一封盖上御印的信给公子扶苏:回来参加丧事后 , 把我葬在咸阳 。虽然没有明确说要传位于扶苏,但很明显,秦始皇与扶苏和解了 。为此,陈胜起义中就打着扶苏的旗号 。
【秦始皇立嗣为何不立长子?扶苏为什么不愿自立?】许多人更是认为扶苏才是秦始皇认定的继位人,扶苏性格太面了 , 太愚忠了 。完全可以竖起大旗,以“长子”的身份夺天下 。
但很可惜,秦国没有“立嫡长”的传统,也没有“立长”的传统 。
![秦始皇立嗣为何不立长子?扶苏为什么不愿自立?](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15S41438-1.jpg)
文章插图
(1)秦国为何没有立嫡、立长的传统
秦国成为诸侯国 , 是因公元前771年,秦襄公派兵救助周幽王并护送有功这才被封为诸侯 。但自周朝起,秦国因为被封时间晚、镇守西陲的商人部族,与周文化并不搭调 。所以 , 历来为各中原诸侯轻视 。经常欺负秦国,秦人一边对抗西戎,一边对抗中原部族 。
因此,中原文化的“嫡长子继承制”对其影响并不是特别大 。为了生存 , 谁有能耐、谁能保住政权,谁有资格继承王位 。同时,国内各部族势力强大,立谁不立谁也要受他们影响 。
《春秋公羊传》就说“秦者,夷也,匿嫡之名也 。”何休(东汉史学家)注释说:嫡子生 , 不以名令于四境,择勇猛者而立之 。
包括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爷爷(孝文王)、曾祖(昭襄王)都不是嫡长子继位 。再往上我们都会发现 , “嫡长子制”在秦国根本没有形成定制 。后世只是以中原政权硬比照秦国而已 。
![秦始皇立嗣为何不立长子?扶苏为什么不愿自立?](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15S4FA-2.jpg)
文章插图
(2)扶苏自杀主要是不敢质疑,蒙恬自杀是不敢造反
因为扶苏没有必然而立的理由,面对胡亥继位的情况,他只能选择自杀 。要知道,秦国立国是以“法家立国”而不是“儒家立国” , 因此,以儒家立国的中原地区地思想就看不到真相 。
从西周中原诸侯国就“立嫡长”了,但并不代表东周出现的秦国也是如此 。
![秦始皇立嗣为何不立长子?扶苏为什么不愿自立?](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15S42934-3.jpg)
文章插图
要知道他们一方面对付西戎又与西戎有着广泛地联系,其文化必然会受其影响;一方面作为弱国、小国 , 如果不以“强者立国”,秦国根本不可能存在下去 。
既然,扶苏造反是蒙恬活着的唯一屏障 。扶苏一死,蒙恬存在只能靠自己公开造反了 。但长期浸染“法家”思想的他,既不敢造反又怕底下的人不会跟随 。
- 庞统不受孙权重用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投奔曹操?
- 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为何没有人怀疑真伪?
- 北宋仁宗皇后为何被废?这背后有着什么原因?
- 玉真公主和李白有什么关系?
- 朱元璋曾经想要迁都西安,最后为何要改变主意呢?
- 诸葛亮将李严贬为平民以是仁慈之举,本应按照军法处置
- 股票被套 股票被套为什么不卖掉
- 廉颇是赵国的悍将,为何最后客死楚国?
- 刘焉提出“废史立牧”却为刘备做嫁衣
- 吴国为何会亡在孙皓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