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备国号是汉,为什么不叫汉国?

现代人一提起三国就知道“魏蜀吴”三国 , 魏国和吴国都没什么,但是蜀国这个名字其实是有问题的,当初刘备创立国家的时候,国号分明是“汉”,和蜀没有丝毫关系,但是后世人在称呼这个国家的时候,都是叫做蜀国,或者蜀汉 , 却从来都不叫“汉国”“刘汉” , 按理说既然尊崇刘备也应该尊崇他匡扶汉室的理想,可是为什么大家都不这样称呼呢?

三国时期刘备国号是汉,为什么不叫汉国?

文章插图
公元220年正月 , 在得知曹操病逝于洛阳的消息后 , 曹丕从邺城赶到洛阳,并以世子的身份继承了丞相与魏王之位,并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随后,曹丕为了加强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力,并进一步登上帝王的宝座,他笼络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势力,同时打击和排除异己势力 。在成为魏王后不久,曹丕就设立三公,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 。
【三国时期刘备国号是汉,为什么不叫汉国?】随后,他又任命忠心于曹魏的夏侯惇为大将军 。等到内部势力被曹丕重新瓜分之后,他将视线集中在汉献帝身上 。毕竟自董卓之乱开始,汉室就已经摇摇欲坠 , 曹操迁汉献帝到许都后 , 在皇权的拥有上来说,汉献帝已经成为一个傀儡,正因如此 , 同年十月,曹丕强逼汉献帝禅让帝位于他 。汉献帝权衡利弊后只能答应了曹丕的要求,禅让帝位,曹丕因此登受禅台称帝 , 改元黄初 , 国号大魏 。
在曹丕篡汉建魏之后,刘备于次年四月在蜀中百官的劝进之下称帝,国号汉 , 年号章武 。后来公元263年时,司马昭率领四方之兵共计十八万,兵分三路攻打蜀汉,在失去汉中之后,姜维与钟会对峙于剑阁,此时邓艾偷渡阴平,在绵竹击败了诸葛瞻父子,之后魏军攻至成都 。
三国时期刘备国号是汉,为什么不叫汉国?

文章插图
刘禅见大势已去 , 只能出城投降,刘备建立的政权就此成为三国之中最早灭亡的政权 。而在公元221年十一月时,曹丕封孙权为吴王 。虽然孙权已经向魏国臣服 , 但两国之间战事依旧不断,公元229年,孙权在石亭之战打败魏国后,在武昌由吴王进位吴国皇帝 , 改元黄龙 。
让人奇怪的是,三国时期,曹丕、刘备和孙权先后称帝,国号也是由他们自己所定,但后世并没有按他们自己设定的国号来称呼他们建立的政权 , 比如曹丕的国号为大魏,后世称之为魏国,也因为魏国是在曹操、曹丕等人的努力下建成的,因此后世也称其为曹魏,这没有什么问题 。
孙权建国时,称自己是吴国皇帝由于孙权能在江东建国,主要是因为孙坚、孙策与孙权两代三人的不懈努力,是他孙氏的成果,因此吴国可以被称为孙吴 , 也可以因为地理位置而称东吴,这也没什么问题 。但让人奇怪的是,刘备建国时的国号明明是汉,为何后世往往将刘备建立的政权称为蜀或者蜀汉,甚至是季汉呢?按曹魏、孙吴的方式来看 , 刘备建立的政权不应该叫刘汉吗?
三国时期刘备国号是汉,为什么不叫汉国?

文章插图
事实上,大魏之所以会被称为曹魏,吴国之所以会被称为孙吴 , 而蜀国被称为蜀汉,主要是因为这三国都不是大一统的王朝,不能用单一的国号来形容他们,比如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权被称之为南唐,这就为了与大唐王朝作为区分,因此孙家建立的吴国叫孙吴,曹家建立的魏国叫曹魏,刘备自称继承后汉建立的汉国则被称为蜀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