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其实诸葛亮只能选择刘备( 二 )


除非说诸葛亮和这些家族的关系,已经深入到核心利益层面,可以进行情报共享 。
这不是不可能的 。汉末士族不同于六朝的保守封闭,进取心尚未泯灭,开放程度也还比较高,在缔结姻亲关系的前提下,愿意接纳外来杰出人才进入核心,而诸葛亮恰恰符合这一条件 。
隆中对战略很可能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 。这不是诸葛亮自己开脑洞独立发明,而是他依托荆襄士族广泛的消息渠道 , 博采了各家贤士智慧结晶,最终融合成型 。

三顾茅庐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其实诸葛亮只能选择刘备

文章插图
三、君臣间双向选择
隆中对战略虽然高瞻远瞩,但是这种战略大方向问题,说破也就不值钱了,关键还在于执行——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还不够,还要知道怎样实现目标 。
而此时的诸葛亮在执行能力上还比较欠缺——孔明曾给刘表长子刘琦出主意让他出走江夏,远离争嗣是非 。这对刘琦个人安全是妙手,但对刘备事业却是臭棋,因为刘备没有能力强行夺取荆州,一定要借助一个盟友做代理人,而刘琦正是最合适人选 。刘琦远走江夏,从地理上和刘备隔开 , 双方便陷入各自为战境地,一旦情况有变,双方只能凭着感觉行事,根本不可能呼应 。
但刘备依然看重诸葛亮,因为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刘备半生戎马纵横天下,但一直没能取得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只能惶惶然流窜四方投靠各路诸侯,最后托蔽于刘表翼下 。以刘备“枭雄”本性,当然有意鹊巢鸠占谋夺荆襄统治权;只是刘表虽然进取心不足,但经营荆州多年根深蒂固,不是他一个丧家之犬率数千流浪军所能动?。?要想有所作为 , 必须广泛勾连荆襄非主流势力 。
诸葛亮对荆襄大小家族了如指掌:谁家不被刘表看重,哪家和蔡氏蒯氏有什么矛盾,谁谁在家族中被边缘化,这些情况他都门清 。有这么一个活地图在,对刘备联络整合荆襄边缘势力是极大帮助 。
隆中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联孙抗曹” , 而孔明兄长诸葛瑾恰恰出仕于孙权麾下,这一层关系对于今后开展外交工作极其重要 。
所以不管诸葛亮经验几何,这些条件决定了他是执行隆中战略的不二人选 。
三顾茅庐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其实诸葛亮只能选择刘备

文章插图
而且孔明不是荆襄士族,没有太多家族利益羁绊,能够成为刘备特别得力的“带路党”!
刘备对高门士族一直存有疑虑 , 因为这些人重宗族而轻主君——前面提过的陈群、陈登后来都归附曹操,并得到重用;虽然他们没有直接背叛刘备的行为,但忠诚度显然不高 。刘备出身寒微,面对这些人本来就有自卑感,再遇到这种情况,也就更没有信心驾驭他们了 。
也就是这个原因,当刘备成功招揽诸葛亮后,并没有继续寻访与之齐名的庞统;不是因为有“卧龙”就不需要“凤雏” , 更不是因为孔明嫉妒庞士元 , 而是因为襄阳庞氏属于高门士族,刘玄德吃过亏心有余悸 。
反过来说诸葛亮也没有更好选择 。
时至建安十三年,曹丞相根基已固,麾下阵营也大致完整,尽管此后三次发布求贤令,一再强调“唯才是举”,但几乎没有再出现过重用系统外人士的情况——荆州名士蒯越,足智多谋天下知名 , 曹操对之评价甚高,称“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然而任其光禄勋闲职,不予实权 。有理由相信,诸葛亮降曹待遇只能更差,不可能让自视甚高的孔明满意 。
孙权情况也相差无几 , 他的班底也基本完成,诸葛亮加入进去也很难成为核心――孙权接手父兄基业,是富二代出身,相对曹操更看重门第 。况且其兄诸葛瑾早已仕吴,从分散风险的角度说,没有必要把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