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可以说是三国,乃至整个历史上都十分著名的典故,就算你没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也听说过三顾茅庐 。不过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是把诸葛亮的起点抬得很高,刘备三次主动来到诸葛亮家中,才将他请动 。但这些并不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诸葛亮也没这个能力,可以让刘备三顾请之 。乱世中,诸葛亮想要证明自己,他就必须依靠一位有实力的主公,那三顾茅庐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文章插图
一、刘皇叔求贤若渴
杜甫诗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三顾茅庐佳话,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 。故事中的刘备谦恭有礼尊重人才,终于打动了天下大贤“卧龙”先生 , 得到了“跨有荆益联孙抗曹”的隆中战略 , 并在这杰出的战略构想下 , 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一代明主 。
三顾茅庐发生在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当时诸葛亮未及而立 , 不过一介布衣 , 只在荆襄一带有些才名;而刘备年近半百,早已封侯拜将名满天下 。二人名位阅历都有很大差距,刘备凭什么要对一个能力未经验证的年轻人毕恭毕敬乃至执弟子礼呢?
刘备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其麾下人才虽不及曹操繁盛 , 但也有过几个非常优秀的谋臣:在徐州时有三国顶级行政人才、九品中正制设计师陈群,还有文武兼备曾任广陵太守力拒江东小霸王孙策的陈登;赤壁战后又招揽了不少人才,其中就有“凤雏”庞统和画策定汉中的法正等一流谋士 。刘皇叔固然重视人才,但此前之后都不曾有人得到过诸葛亮的待遇 。
刘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温良恭俭让,他其实是很有脾气的,从他鞭督邮、杀张裕可知,他的心胸并不是很宽广——鞭督邮是皇叔亲自动的手,演义中栽赃给了张飞;张裕不过是在一次玩笑中有所冒犯,就被怀恨在心寻隙杀害 。
即使说刘备当时处境窘迫,为收买人心刻意折节礼贤下士,那么在招揽得手后就没有必要继续作伪——《三国志》载:刘备与诸葛亮“情好日密”,甚至让铁杆亲信关羽张飞都感到“不悦”,可见刘玄德一直都非常倚重孔明 。
刘备究竟看重诸葛亮什么呢?
文章插图
二、诸葛亮手眼通天
《出师表》有言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于是在很多人想来,诸葛亮未出山时,就是悠游山水之间的隐士 。
无奈隐士终归不是神仙,不能不食人间烟火,隐逸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逍遥;如果诸葛亮只靠几亩薄田度日,那他几乎不可能脱离生产劳动 , 为生计整日铢锱必较,哪有时间精力去关注天下大势?
所谓“不求闻达于诸侯”,一半是矫情,另一半是底气,因为诸葛亮不必“闻达”也能保持优裕生活 。
琅琊诸葛氏本来就是名门望族 。虽说孔明之父诸葛珪一支家道中落,以致背井离乡移居荆襄,但士族底蕴还在——诸葛亮与荆襄望族蔡、蒯、庞、黄诸姓都有姻亲关系(诸葛亮两个姐姐分别嫁给蒯氏和庞氏,本人娶黄承彦女,黄承彦又娶蔡氏女,与刘表为连襟,参看《襄阳耆旧记》) 。有这么强的关系网,他当然不用眼巴巴求着别人讨生活 。
生活优裕有闲暇,家学渊源有积累,这只是成才的基本条件;诸葛亮纵然天赋异禀,有着敏锐的战略洞察力,但还远不足以支持隆中战略,因为还缺少一个重要条件——广泛的消息来源 。
消息来源 , 才是世家大族真正资源所在,他们正是通过情报不对称的优势,早早布局,拉开与寒门庶族的距离 。诸葛亮不是荆襄士族,虽然他和各大家族关系密切,与当地名士交游广阔 , 但以中古时期的通讯条件,这些还不能提供足够的情报支持 。
- 电脑背景图 电脑背景图片怎么设置
- 如果曹操接受吕布,吕布还会不会背叛曹操?
- 庞统弟弟庞林,为什么要背叛蜀国投靠魏国?
- 刘备曾拒绝诸葛亮攻占荆州的计划,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北宋仁宗皇后为何被废?这背后有着什么原因?
- 孙策为何一定要除掉于吉?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 电脑背景图片 电脑背景图片高清
- 戚夫人很可怜吗?看看她对吕后的儿女做的事就知道为何要被制成人彘了
- 徐达背部生疽已经活不成了,为什么朱元璋还要让他吃烧鹅赐死他?
- 李亨之后的皇帝是谁?揭秘李亨在位几年和皇后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