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犯了哪些失误?原本可以避免一场惨败】夷陵之战刘备和孙权兵力相当,但最后的结局却是刘备大军几乎等同于全军覆没,这种结果在三国时期还是比较少见的 。况且当时正处蜀汉鼎盛时期,刘备伐吴的决心也让部队的士气达到鼎盛 , 为何结果却是一边倒呢?这就要看看刘备在夷陵之战上究竟犯下哪些失误了 。其实刘备统病的能力和经验不输蜀汉任何一人,出现这样的结果只能说明刘备失去了往日的冷静,才会一步步主动踏入敌方的陷阱 。
文章插图
一意孤行
刘备登上帝位之后 , 为了报仇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坚持要出兵伐吴 。《三国志 蜀书 法正传》记载: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 。章武二年 , 大军败绩,还住白帝 。亮叹曰:"法孝直若在 , 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由此可见,刘备力主伐吴在蜀国内部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就连诸葛亮也不赞同刘备出兵伐吴,可惜刘备被仇恨冲昏了头脑面对群臣的劝谏他仍然下定了伐吴的决心 。
《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记载: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 。孙权遣书请和 , 先主盛怒不许 。刘备出兵伐吴时,孙权已经表示出了服软的迹象 。然而刘备却拒绝和孙权谈判表示出和东吴势不两立的态度,这显然是刘备一意孤行的另一种表现 。当时以蜀国的实力是没法灭掉吴国的 , 就算刘备后来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 吴、蜀两国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的 。此时对于刘备来说最佳的策略是一边出兵一边和东吴谈判,以大兵压境迫使吴国在谈判桌上妥协 。而刘备却让吴国断绝了和蜀国讲和的念头 , 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理智的 。
文章插图
急于求胜
夷陵之战前期,刘备在用兵方面就表现出了急于求胜的一面 。《三国志 蜀书 黄权传》记载: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 。"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 , 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 。刘备出兵伐吴时,蜀国将军黄权认为蜀军从水上行军前进容易后退难 。于是黄权便自告奋勇率水军为先锋替刘备御敌,而刘备不仅没有遵从他的意见反而将他调到了江北用于防范魏国的军队 。刘备的想法是自己率大军寻找吴国主力决战 。
《三国志 吴书 陆逊传》记载:先遣吴班将数千人於平地立营,欲以挑战 。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 。"备知其计不可 , 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 。刘备为了引诱吴国出战曾派大将吴班率数千人向吴军挑战,他则带八千精兵埋伏在山谷中等待吴军上当 。可惜吴国统帅陆逊识破了刘备的计谋坚守不出,刘备求战不得只得将伏兵撤走 。刘备急于求胜却求战不得,这给蜀军的士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
文章插图
分兵作战
夷陵之战初期 , 刘备率领蜀军打的很顺畅 。蜀军向吴国占据的地区推进了五、六百里,后来陆逊命令吴军坚守不出更是让刘备误认为吴军怯战 。刘备对吴军的误判让他犯了致命的军事错误,那就是分兵作战 。《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记载: 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 。二月 , 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 , 於夷道猇亭驻营,自佷山通武陵 。起初,刘备从蜀国出兵是水陆并进 。后来刘备干脆命令水军同步军一同上岸扎营,蜀军被分为了四十多营连营七百余里 。
- 赤壁之战谁才是最大赢家?刘备快速积累立足资本
- 孙权称帝有哪些障碍?为什么比曹丕、刘备晚那么多?
- 刘备识才能力有多强?整个蜀汉无人能及
- 陆逊军事能力有多强?
- 长平之战赵括被困为什么没有援军来救?四十万大军被白白坑杀
- 张松为什么要出卖曹操帮助刘备?
- 陶谦为什么会把徐州让给刘备?他是如何在群雄争霸中落败的?
- 为什么说赤壁之战阻止了一个盛世的到来?
- 刘备究竟有没有埋没赵云的才华?
- 刘备不在以后,诸葛亮是如何做到让蜀汉大臣对他心服口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