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举人想当官有哪些办法?乾隆皇帝为了他们推出大挑制度

举人在早期是指被荐举之人,因为在没有科举制度以前 , 普通人想要入仕当官 , 基本上只能靠有人为你推荐 , 或者某遂自荐 。从606年隋炀帝设立科举开始,一直到清末慈禧将科举废除,这条普通百姓的晋升之路一共存在了1300年左右,成为入仕途的必经之路 。就和我们现代高考一样 , 想要脱颖而出获得想更多的可能性,参加科举考试就是最好的选择 。科举制一共有四大步,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考过童试就成了秀才,过了乡试就是举人,在中会试便成贡士 , 殿试第一名就是最高荣誉状元 。而秀才在古代算是一种读书人的身份;举人等于获得了做官的资格,但不一定就能当官;进士是由朝廷统一分配官职;殿试前者三地位最高,能直接在皇帝身边当官 。虽然举人就有做官的资格,但举人的人数也是最多的,最后能够为官的人也是凤毛麟角 。

清朝举人想当官有哪些办法?乾隆皇帝为了他们推出大挑制度

文章插图
清朝一共举办过112次科举 , 其中诞生状元114位,还有两万多进士和十万多举人 。这里说明一下,考过殿试者都是进士,前三甲就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可以发现举人的数量十分庞大,但朝廷也不可能有这么多官职提供给他们 , 为了不打击这些举人的士气,毕竟很多人可能费尽上十载才通过了乡试的考验 。所以朝廷专门为举人又推出了一个晋升制度,名叫大挑 。
清朝举人想当官有哪些办法?乾隆皇帝为了他们推出大挑制度

文章插图
大挑是在乾隆年间定下的一个科考制度,专门为那些有着举人身份但又没官职的人提供一个晋升的机会 。大挑原本是要考四科,但在嘉庆改为三科,每六年举办一次 , 所以举人们都十分珍惜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还有机会去等下一个六年的 。大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举人过多的问题,不过大挑周期太长,而且每次提供的官职也有限,能够如愿的还是少数人 。
清朝举人想当官有哪些办法?乾隆皇帝为了他们推出大挑制度

文章插图
【清朝举人想当官有哪些办法?乾隆皇帝为了他们推出大挑制度】大挑的选拔过程,有一个挑选标准是要符合官员的相貌和体型,也就是我们现代俗称的看脸 。据说是因为朝廷比较看重地方官员的形象 , 不过这种方式引起了很大争议,而且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就算你分数再高,也可能因为外型把你给否了,所以这其中就暴露出了很大的受贿空间 。考过大挑后授予的官职,一般是在正六品到正八品之间 , 但也有特殊情况 。
清朝举人想当官有哪些办法?乾隆皇帝为了他们推出大挑制度

文章插图
其实朝廷推出大挑也是没办法,落选的举人会散播在全国各地,他们也都是有一定学识的人,会想办法建立自己的关系群 。如果不能安抚好这些举人,时间长了以后可能会对朝廷产生不利,也打击了这些举人的求学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