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为何会成为婉约派的诗人?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公元838年的甘肃泾原,纵然边塞春迟,但依然有水波淼淼、杨柳依依的春日景象 。新婚未满一年的李商隐,独自登上泾原古城楼——安定城楼 。他远眺看到“绿杨枝外尽汀州” , 却想起了自己的政治遭遇,于是不禁泫然欲泣 。

李商隐为何会成为婉约派的诗人?

文章插图
这时候的李商隐,初入党争漩涡就频频遭谗 。在受官考试中被除名的他,不得不再次投靠到岳父王茂元幕下 。
在《安定城楼》这首诗中,李商隐集中抒发了“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样的归隐思想 。但是,之后的李商隐依然在官场摸爬滚打 , 虽然仕途不顺牢骚满腹,却并没有真正落实这一“理想” 。
他说“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他假装自己不稀罕功名 , 但是其实心里对“腐鼠”还是垂涎三尺 。
《安定城楼》说不上是李商隐的诗作转向“违心”的转折点,但是 , 838年前后 , 确实是李商隐政治生涯的转折点 。此后,他的诗作越发含蓄,坐实了“朦胧诗人”的人设 。而之所以造成这样结局 , 与他的政治人格分不开 。
一、晦暗不明的仕途路
李商隐幼年丧父,长时间随母亲寄人篱下 。这样的成长环境形成了李商隐敏感脆弱的性格,固然与他名传后世的“朦胧诗人”的人设有关 。但是,结识了恩师令狐楚后 , 他也有过一段针砭时弊的“愤青”时期 。
829年,年仅17岁的李商隐随令狐楚去往山东 。时值朝廷刚刚平定了一场藩镇叛乱,虽然叛乱得以镇压 , 但是唐军军备松弛、谎报战功的弊病显露无遗 。李商隐一路看多了民生凋敝,对军队的愤慨盈溢笔端,写下了一首七律《随师东》 , 前两联就直白地指出了军队人心涣散、谎报军功的事实:“东征日调万黄金 , 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
836年,朝廷内大臣们企图结束宦官专权的窘况,反而被宦官杀害的“甘露之变”发生后,节度使刘从谏两次上表言明要“清君侧” , 手握重兵却迟迟按兵不动 。
【李商隐为何会成为婉约派的诗人?】李商隐有感于此,写下了一首《重有感》,诗中抨击刘从谏说:“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外,陶侃军宜次石头”——刘从谏明明实力雄厚,条件优越,应该与君主共安危 。但是你两度上表以表忠心,为何还按兵不动?
李商隐为何会成为婉约派的诗人?

文章插图
虽然李商隐的早期作品已经有隐晦的迹象,比如取题暧昧——和老师一起东行 , 叫《随师东》,对什么事情激情澎湃,就叫《有感》;对同一件事再次有作诗的冲动,写诗就叫《重有感》 。这和写诗干脆命名《无题》 , 或者是取诗作前两个字命名《锦瑟》,几乎是同一种作风 。
这时候的李商隐 , 虽然的确喜欢用典故暗戳戳骂人,但是诗作中还是会有直接指斥的部分 , 和后期经常通篇用典的风格很不相同 。最多说是委婉,还说不上是朦胧 。
二、官场斗争的牺牲品
李商隐仕途的转折点,发生在恩师令狐楚身故之后,他做了王茂元的幕僚 , 继而成了其女婿 。
李商隐的应举之路并不顺利 。由于身微位陋,他挤不进晚唐科举录取上流关系网中的学生的圈子 。而他最后能够成功考取进士 , 仰赖的还是令狐楚、令狐绹父子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