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执政二十余年,创造出来了辉煌的盛世,但并非没有隐患 , 不管是对外的征讨,还是对内疏通运河,修纂《永乐大典》等等,都需要海量的财力来支撑,朱棣能征善战,但经济思维却是局限在当时人们的理解力中,在内部无法挖掘出足够他挥霍的钱财,全靠郑和几次下西洋通过贸易带回来的钱财支持 。
朱棣铺开的摊子实在是很大,东西南北四处出击,即使有郑和的支持也只能勉强维持,可郑和下西洋在文官集团那里是被强烈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朱棣太独了,为了四处征战的军费不被掣肘,郑和多次下西洋带回来的钱财全被他独吞了,没有带着文官集团和他们背后支持的商人一起发财,所以大家伙都不支持郑和的对外开拓行动 。
文章插图
最重要的是,他是用国库的钱去造船,挣到的钱却没有给进国库一丝一毫 , 因为进了国库再拿出来就要和文官集团打商量,想用的时候没那么方便,全进了皇家内库成了自己的私房钱就方便得多,而这些钱 , 在征蒙古伐安南的过程中也折腾完了 。到朱棣晚年,盛世大致是出来了,但财政也陷入了危机,因反对朱棣出征蒙古被关押的原户部尚书夏元吉就直接对他表示:
比年师出无功 , 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 。
朱棣死后三天,朱高炽把夏元吉放出来,他一出监狱给明仁宗的第一条建议就是“罢西洋宝船”,为什么不和明仁宗一起谈好收益分配继续搞这个事呢?文官集团害怕朱高炽也被大量的钱财迷花了眼,干脆把它给停了,就算有一定的贸易需求,文官集团和他们支持的商人也可以私下去搞,完全的把皇室排除在外,否则皇帝一调派全国资源 , 谁也玩不赢他 。
对于朱高炽这边,一方面是看到了“永乐盛世”的隐患,另一方面他对父亲朱棣也是有着很深的怨气 , 他做了二十多年太子 , 一直被盯得死死的,即使朱棣每次出征,他在后面把一切事务都办理的妥妥的,依旧不受朱棣待见,时间一长,怨气就积攒的很深了 , 另外 , 朱高炽能顺利地继承皇位,文官集团功莫大焉 , 他也需要报答,因此基本上完全按照文官集团的要求来执政 。
郑和下西洋被停止了,朱棣残酷对待的建文帝的支持者们大部分被平反了,甚至于朱棣苦心搞出来的迁都差点就被朱高炽给迁移回南京,要不是他执政时间短,估计把留守安南的军队都给调回来了,当然 , 这事后来他儿子朱瞻基给办了 。基本上 , 朱高炽把朱棣搞的一些东西都给恢复了 , 又回到了“不折腾”的大方向上来 。
朱高炽最后之所以被追谥为“仁” , 主要就是和他支持文官集团提出的一切政策有关 。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官集团根本就不支持朱棣那种外放的盛世,他们希望的是朱元璋搞的那种内敛的盛世 , 也就是不管外面风吹雨打,咱们大明朝内部安安稳稳就行,老实种地,老实驭民 , 别折腾 。朱棣狂放式的扩张带来的财政危机并因此导致的山东唐赛儿起义也给了他们充足的理由 。
明宣宗朱瞻基,想学习祖父朱棣,但国力没有完全恢复 , 文官集团也不会配合
朱高炽只做了不到九个月皇帝就驾崩 , 朱瞻基继位,他是朱棣培养出来的继承人,想学习朱棣是肯定的,并且也曾亲率军队出征塞外,重开下西洋 。但他的父亲只执政了九个月,这么点时间不足以抹清朱棣时期大张旗鼓扩张欠下的债,不像清朝的“康乾盛世”时期,中间有雍正给乾隆存下了大把的银子,所以,国力不足以支持朱瞻基恢复永乐旧政 ,
- 古代庙号为太宗的皇帝中 他们为何都不是合法继位
- 周兴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 十六国之一的成汉开国皇帝李雄,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侄子?
- 历史上孙峻为什么会选择传位给弟弟孙綝?最后结局如何?
- 三国十大防守名将分别都是谁?曹仁当属第一!
- 傀儡皇帝拓跋廓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 南梁名将陈庆之是怎么做到47战无一败的?
- 白羊女冷战 白羊女冷战天蝎男
- 曹操北征的时候,为什么不顺路消灭割据辽东的公孙康呢?
- 在汉朝爵位当中 关羽汉寿亭侯是什么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