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的仆人顾行为什么会逃走?详解其深层原因( 二 )


徐霞客的日记是这样记载的——
九月初九日兰宗遥从竹间望余,至即把臂留宿……遂从之 。和光欲下山,因命顾奴与俱,恐山庐无余被,怜其寒也 。奴请匙钥,余并箱篚者与之,以一时解缚不便也 。奴去,兰宗即曳杖导余……
初十日……见顾仆不至 , 余疑而问之 。兰宗曰:“彼知君即下,何以复上?”而余心犹怏怏不释……即辞兰宗下 。才下,见一僧仓皇至,兰宗尚随行,讯其来何以故 。曰:“悉檀长老命来候相公者 。”余知仆逋矣 。再讯之 。曰:“长老见尊使负包囊往大理 , 询和光,疑其未奉相公命,故使余来告 。”余固知其逃也,非往大理也 。遂别兰宗,同僧亟下 。五里,过兰那寺前幻住庵东,又下三里,过东西两涧会处,抵悉檀,已午 。
启箧而现 , 所有尽去 。体极、弘辨欲为余急发二寺僧往追 , 余止之,谓:“追或不能及 。及亦不能强之必来 。亦听其去而已矣 。”但离乡三载,一主一仆,形影相依 , 一旦弃余于万里之外,何其忍也!
对于顾行离开他的原因 , 之前是否发生了主仆之间的不愉快,徐霞客没有一点说明 。他看似宽容哀伤的文字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度的不厚道 。前面说了,做徐霞客的仆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路来历经各种危险 , 为什么在跟了你三年到达目的地云南后,却先行离去?为什么那年在湘江遇盗、身上四处受伤之后没有离去?
【徐霞客的仆人顾行为什么会逃走?详解其深层原因】如果静闻曾是徐霞客朋友的话,那么,后来“友诟仆离”的徐霞客,至少应该反思一下自己 。我没有直接的证据来证明顾行的离开是出于情非得已 。只能将徐霞客日记里静闻去世后有关顾行的文字挑摘出来,研读再三 。
比如,1638年的中秋节晚上,徐霞客日记说——
……瞑色已合,顾仆后,余从一老人、一童子前行,踯躅昏黑中 。余高声呼顾仆,老人辄摇手禁止,盖恐匪人闻声而出也 。循坡陟坳十里,有一尖峰当坳中,穿其腋 , 复西北行 。其处路甚泞,蹊水交流 , 路几不辨 。后不知顾仆趋何所 , 前不知师宗在何处,莽然随老人行 , 而老人究不识师宗之远近也 。
老人初言不能抵城,随路有村可止 。余不信 。至是不得村,并不得师宗,余还叩之 。老人曰:“余昔过此,已经十四年 。前此随处有村 , 不意竞沧桑莫辩!“久之,渐闻犬吠声隐隐,真如空谷之音,知去人境不远 。过尖山,共五里,下涉一小溪,登坡,遂得师宗城焉 。抵东门,门已闭,而外无人家 。
循城东北隅,有草茅数家,俱已熟寝 。老人仍同童子去 。余止而谋宿,莫启户者 。心惶惶念顾仆负囊,山荒路寂 , 泥泞天黑,不知何以行?且不知从何行?久之 , 见暗中一影,亟呼而得之 , 而后喜可知也!
既而见前一家有火,趋叩其门 。始固辞,余候久之,乃启户人 。瀹汤煮杨君所贻粉糕啖之,甘如饴也 。濯尼藉草而卧,中夜复闻雨声 。主人为余言:“今早有人自府来 , 言平沙有沙人截道 。君何以行?”余曰:“无之 。”曰:“可征君之福也 。土人与之相识 , 犹被索肥始放,君之不遇,岂偶然哉!即此地外五里尖山之下,时有贼出没 。土人未晚即不敢行,何幸而昏夜过之!“
我想,当顾行经常身负重担只身穿行于强盗出没、瘴气弥漫的黑夜荒山,大山和空气可以触摸到顾行的孤独 。是的,即使是文盲,也会孤独 。离家三年,当到达云南,到达鸡足山,葬了静闻 , 顾行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一半 。后来,主人还没有要回老家的意思,且还准备再去丽江,而此时,顾行是否开始想家?他定然不是文化人,不会和主人一样有心情住下来,陪主人修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