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吕之乱”后,陈平、周勃等人议立新君,而当时刘邦在世的儿子,只剩下了代王刘恒(即汉文帝)和淮南王刘长两人,由于刘长的出身(毕竟谁也不能确定是不是刘邦的孩子),再加上他吕后养子的背景,导致他最终被排除在外 。
如此一来,汉文帝即位之后,实际上淮南王刘长的身份是十分尴尬的 , 虽是刘氏宗亲,但却具有吕氏背景,且血缘关系还弄不清 。而想要改善生存环境,刘长就必须和吕氏背景划清界限,同时还要拉近与汉文帝的关系 。
正是出于这种目的,刘长在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入京之后 , 经常与汉文帝刘恒套近乎 , 从不称呼对方为皇帝 , 而是一口一个“大兄” , 为的就是拉近与汉文帝的关系,希望汉文帝能够对他这个弟弟多照顾一二 。
相较于与汉文帝拉关系,刘长想要短期内与吕氏背景说再见,可就不太容易了,而刺杀与自己同样有吕氏背景 , 且处境比自己还要尴尬的审食其,无疑是个极佳的途径,毕竟没有人傻到这种情况下去替审食其说话 。

文章插图
2.汉文帝刘恒:震慑功臣外戚 。汉文帝刘恒虽是被陈平、周勃等功臣集团扶上皇位,但对于功臣集团的势力,他从即位那一天起便甚为忌惮 。毕竟,陈平和周勃他们可以轻易灭了掌握军权的吕氏 , 将自己扶上皇位,谁敢保证未来不会再将自己推下皇位 。
因此,汉文帝在坐上皇位之后,虽然对陈平、周勃等人大加赏赐 , 但也开始着手限制功勋集团的势力 。为此,他一方面大肆提拔贾谊等寒门名士,另一方面则任用薄昭等外戚 。
正是在贾谊的建议下,汉文帝下令让留在长安的所有列侯返回封国 , 即便因为在朝中任职或恩准留京而无法回到封地,也要派遣“太子”回到封邑去 。正是由于这条建议,周勃等功勋集团与贾谊爆发了激烈冲突,而汉文帝三年(前177年)正是双方冲突的关键时期 。
当初 , “诸吕之乱”中审食其之所以逃过一劫,除了陆贾、朱建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其辟阳侯的身份 。自汉初以来,还没有过列侯被杀的先例 , 因此即便双方是政治对手,出于集团利益的考虑,他们也不希望看到列侯被杀 。而审食其之死,无疑对这些开国列侯是个极大的震慑 。
与此同时,为了对抗功勋集团 , 汉文帝虽然重用了薄昭这样的外戚,却也不想看到诸吕的故事再度上演,而审食其作为依靠外戚上位的官员,他的死无疑对外戚也是个极大的震慑 。

文章插图
也就是说,审食其这个已经失势的吕氏“余孽”,他的死对于刘长和汉文帝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或许正是因此,汉文帝才没有追究刘长的责任 , 轻而易举的便将其给赦免了,而也正是因为汉文帝这个态度,使得“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 。
事实上,在审食其去世后数月 , 周勃等人虽然迫使汉文帝将贾谊贬谪长沙,但随后便也在汉文帝的警告下,由绛侯周勃牵头纷纷离京返回封地 , 汉文帝的皇位自此开始稳固 。而淮南王刘长却因此事愈发膨胀,结果在数年后便因谋反而在贬往蜀地途中绝食而死 。
- 西汉为何最终被王莽取代?王氏外戚是如何崛起的?
- 曹操在世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会害怕司马懿
- 诸葛亮计策能多次胜过司马懿 诸葛亮为何还是斗不过司马懿
- 为何刘备至死都不敢重用赵云?和公孙瓒有关?
- 曹操培养的忠臣良将在哪里 司马懿夺权时为何没有人站出来
- 曹丕既然讨厌曹闭飧龆?曹丕为何还要传位给他
- 司马懿作为曹魏的元老级人物 司马懿最后为何背叛曹氏
- 刘备曾四次抛妻弃子,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追随他呢?
- 刘备仅占益州一地,为何却敢称帝呢?
- 韩馥是谁?他最后为何没能守住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