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都不想当富贵王爷,非要去争皇位?( 二 )


这里简略说一说清朝的爵位收入,在清朝亲王收入最高,是每年一万两银子加一万斛禄米,而且有儿子以后可以向宗人府申报亲王世子 , 这个亲王世子每年还有六千两银子和六千斛禄米的收入,一个亲王也就意味着每年能有一万六千两银子和一万六千斛禄米的收入 。
而郡王收入就比亲王低了不少,郡王每年收入只有五千两银子和五千斛禄米,郡王可以向宗人府申报郡王长子,这郡王长子每年有三千两银子和三千斛禄米的收入,加起来也就等于郡王每年能收入八千两银子和八千斛禄米,比亲王少了一半 。
贝勒每年只有两千五百两银子和两千五百斛禄米收入,贝子就更惨了,只有一千三百两银子和一千三百斛禄米,康熙时期皇子们最低封爵也就到贝子,再往下的爵位收入待遇就不详细的说了 。
所以就看亲王和贝子的待遇就相差了十倍以上,而且清朝时期如果皇子不获得封爵就等同于闲散宗室,在康熙时期闲散宗室可是每年一分钱收入都没有的,一直到乾隆中期时,乾隆觉得闲散宗室太过穷困潦倒了,才特意下旨给闲散宗室每年发放三十六两银子和四十三斛禄米的低保,让他们活得体面一些 。

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都不想当富贵王爷,非要去争皇位?

文章插图
当然,皇子肯定要比闲散宗室待遇强一些,因为皇子在成年后搬出皇宫分府治事时,内务府会赏赐给皇子一些皇家产业,比如当铺、田庄这类产业,皇子们如果没有封爵收入就得依靠内务府分拨的产业维持生计,而内务府分的产业也看皇子受不受充,如果是皇帝十分宠爱的皇子,分的产业就会多一些,或者像胤誐那样母系家族势力强大 , 也会多分一些,如果这个皇子不受皇帝宠爱,母系家族还比较低微,那么分到的产业就十分少了,日子也就过得比较清贫了 。
就比如康熙第十三子胤祥,当初在一废太子胤礽时期 , 胤祥失去了康熙的宠爱,曾被圈禁过一阵 , 因此康熙两次大册封诸子爵位时,胤祥都没有封爵,而且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出身低微,就这样失去康熙宠爱,生母家族地位还不高,所以胤祥分府治事之后获得的产业很少,胤祥在康熙时期日子过得比较清贫 。
但是雍正继位后胤祥就迎来了人生巅峰 , 由于胤祥是雍正继位的铁杆支持者 , 因此雍正继位之后投桃报李,胤祥被封为怡亲王 , 再加上胤祥办事认真负责,对雍正是鞠躬尽瘁,因此雍正特别喜爱和信任胤祥 。
雍正经常担心胤祥在康熙时期日子过得太清贫,怕他钱不够花,于是经常隔三岔五找理由赏赐他钱财,每次赏赐都至少五万两银子起步,让内务府承包了他的怡亲王府六年的花销,还赏赐他双王俸禄 。在胤祥去世后 , 雍正还特意加恩胤祥的怡亲王爵位享受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 。
要知道清朝的爵位是世袭递降制度,就是每传承一代人就要降级承袭爵位,比如老爹是亲王,那么儿子继承爵位就只能是郡王,要降一级传承爵位,亲王爵位起始的后人一直降到镇国公不再递降 , 清朝只有极少数的亲王获得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才能不用降级承袭爵位 。
所以皇子们就是为了钱也得争取继承皇位或者帮助与自己关系好的兄弟继承皇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享受荣华富贵 。
雍正和胤祥属于是九子夺嫡的胜出者 , 所以胤祥才能获得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 还能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一直享受荣华富贵与大清共存亡 。而如果胜出的是老八胤禩,最后胤禩继位的话 , 那么对胤禩帮助最大的老九胤禟最后就会享受到和胤祥一样的待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