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来攻击去,名声当然就变差了,老板哪待遇也越来越少 。
随后的洪武三年,在朱元璋刻意压制之下,刘伯温仅仅收获了三等伯爵身份,连侯爵都没有当上 。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褒奖淮西集团势力,打压和他们不对盘的刘伯温,让他们变得更加张狂 。
按照朱元璋的如意算盘 , 这个时候的刘伯温,经过多轮打击,应该开始奋起,进而抗争了 。
可惜的是,刘伯温看透朱元璋心思,不愿做棋子的他,决定告老还乡远离南京这是非之地 。
刘伯温很清楚,自己只要还在京城为官,就必定逃脱不了棋子的命运 。
文章插图
可即便刘伯温如此低调 , 不愿出头,依旧难逃被胡惟庸毒杀的命运 。
虽然正史野史中说法不同,但刘伯温之死 , 胡惟庸脱不了干系当是事实 。
其韬迹如此 , 然究为惟庸所中《明史》
胡惟庸一个后起之秀,真有胆量用毒药杀掉刘伯温吗?答案是没有 。
所以这授意之人,最有可能还是朱元璋 。
至于动机吗?要从明朝建国根基说起 。
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除了君王雄才大略之外,还有无数的功勋臣子 。
这群人在建国之初,组成了王朝的根基 。
明朝当然也是如此,渐渐稳定之后的明朝,朝堂之上也形成了两大集团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 。
这淮西集团,以李善长和徐达为首 , 武将很多文臣也不少,还都是朱元璋的同乡 。他们群体庞大跟君王关系良好,一时间在朝堂之上占尽优势 。
另一派则是后续加入朱元璋阵营的浙东集团,这群人都为文人地主阶级,跟朱元璋非亲非故也没有多少政治实力 , 因此备受排挤 。
两方势力因为实力悬殊 , 在斗争上看,并没有多少可比性 。
淮西集团兵强马壮,声势日隆,浙东集团,半死不活 , 渐渐式微 。
可这样的局面,是朱元璋愿意看到的吗?当然不愿意啊!
一个势力的无限制做大,无疑将威胁皇权的安危,因此朱元璋危机感很强 , 非常警惕 。
这也是他建国之初管事不多,让李善长还有刘伯温主政的根源 。
让他们能互相斗争,自己帮扶帮扶浙东集团,以求稳定朝局 。
初开始不明白朱元璋心意的刘伯温,秉公执法杀了淮西集团的李彬,引爆了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的矛盾 。那个时候的朱元璋应该是很开心的 。
可渐渐明白朱元璋心思的刘伯温,不愿意蹚浑水,不愿意做朱元璋的棋子,就让它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 。这也是为何大封功臣的时候 , 刘伯温仅仅是伯爵的原因 。
不仅不配合朱元璋打压淮西集团,刘伯温甚至不愿意和淮西集团斗 。
比如李善长犯错受到责罚的时候 , 刘伯温不仅没有落井下石 , 反而帮着李善长说话,这无疑动了朱元璋的逆鳞 。
我让你们内斗 , 你们反而同气连枝,是要造反啊?
为此不甘心的朱元璋曾经不止一次用丞相职位试探刘伯温 , 目的就是扶持刘伯温对抗李善长为代表的淮西集团 。
这不断的暗示举动,刘伯温如何不知?由此,才有了一段经典对话的出现 。
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
刘伯温:善长勋旧 , 能调和诸将 。
朱元璋: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 。
刘伯温:势如易柱,须得大木 。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
这段对话中,明里暗里刘伯温都在为李善长说话,目的就是让李善长继续坐在这个火山口上 , 自己好脱身 。而朱元璋的步步追问也暗藏玄机,有以利诱之,有以恩怨诱之,刘伯温都不为所动 。不为所动的刘伯温,让朱元璋无奈了 。
- 刘统勋是什么人?他和刘墉的关系如何呢?
- 刘墉的官场升迁历程是怎样的?为何前后差别很大?
- 刘墉的晚年为什么开始变得世故圆滑呢?
- 刘墉与纪昀都是清朝才子,两人的关系怎么样?
- 刘墉与和珅的关系,两人是不是政敌呢?
- 历史上的刘墉与乾隆的关系究竟怎样?
- 刘墉是如何如官场的?他是考中了状元吗?
- 刘伯温对朱元璋的功劳不是很大吗 朱元璋为何还要卸磨杀驴
-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 项羽自杀后刘邦为什么要厚葬 刘邦是兄弟情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