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位闯王竟不是李自成?子午谷奇谋为何一直有争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
李自成是第二位闯王,第一位闯王是高迎祥,在子午道上遭到孙传庭的伏击 , 全军覆没,自己被押往北京凌迟处死(没错,子午道就是魏延给诸葛亮出的奇袭长安的路线) 。李自成并未自称闯王,在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前一直是称闯将 , 是河南百姓认为闯将名头不够响亮,以讹传讹产生的
当时大背景是曹丕刚死,孙刘是合谋共击曹魏的 。魏延出子午取长安潼关如果成了,一能让曹魏本就动荡的朝野震怖,二夺下旧都的政治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三切断曹魏关西和关东的联系及补给很可能让整个陇右传檄而定(武侯攻陇右时就已经能劝降三郡了可见曹魏在凉州的统治力低下)四魏延觉得只要攻下长安和潼关凭借这座易守难攻雄关足以挡住关东的援军 。当武侯说攻陇右是万全之策,不愿出奇谋 。当结果已经能说明了 , 武侯看人的眼光比先主差远了 。
![李自成是第一代闯王吗 子午谷奇谋为什么会引发争议](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123145BH-0.png)
文章插图
魏延那个计划就是提一下而已 , 带几千人突袭,哪怕攻下长安 , 又怎么样?怎么抵挡接下来的反扑?真当魏国十几万大军是吃素的啊?那些人反复扯子午谷,只不过想证明诸葛亮菜,然后喷诸葛亮而已 。
明末的历史环境和汉末三国可同日而语,子午谷奇谋只在季汉北伐时存在一线可能,奇谋已被史家记载入官史还是什么奇谋?魏延为汉中太守九年,他部署的重门之法保季汉北大门数十年安泰,即使在他身败名裂后他的继任者们依旧沿用他的防御体系,真以为你能比守卫汉中九年 , 为北伐准备了九年的魏延更聪明更懂当时的情形?如果说魏延是站在瞭望塔上你基本是躲在井底了属于是
把捧子午谷的估计是把长安城当村子了 , 随随便便打进打出 。不过都说了子午谷奇谋只有一线可能 。真以为能比诸葛亮更聪明更懂当时的情形?这方案本来就不行,如果说提出的是魏延,那否它的人还是诸葛亮呢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而不是把某种军事技术革新或军事要塞或者某种战术上的可能性奉为至理
攻下来就烧杀抢掠跑啊,以后魏国就要分兵防守了,攻下长安魏军肯定会乱,那时候魏延只要能守一段时间,靠诸葛亮率真正的主力大军从正面攻过来就行了 。其实魏延也知道这计谋不靠谱 , 但当时蜀国最弱,魏国最强,实在太难打了,才提出子午谷奇谋 。
![李自成是第一代闯王吗 子午谷奇谋为什么会引发争议](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1231451002-1.png)
文章插图
长安当时的主将确实是个挺无能胆小的人,所以魏延才提这个可能的战术,但是,即使攻下长安,那也顶不住魏军的反扑,诸葛亮的支援要绕道天水那边来 , 根本来不及支援 。最重要的是 , 诸葛亮当时的战略是攻下甘肃那一代 , 获得战马,不然,很难跟虎豹骑在平原上争雄 。
魏延在全局观上自然是不如丞相,所以我也不认为子午谷奇谋就一定能成功,何况三国志魏延传和魏略的记载都不一样,魏延提出的战略的具体细节到底是什么其实已不得而知 , 讨论实现可能性本来意义就不大,丞相不采纳也不代表丞相就和有的人那样把子午谷奇谋看的一文不值,否则也不会对魏延委以重任甚至在曹真伐蜀的危急存亡之时,让魏延独领一军
而且 , 子午谷小道是个很难走的山路 , 蜀军带不了重装备 , 粮食也带不了多少,能不能攻下长安,靠的不是蜀军英勇,而是魏将是否弃城而走 。回复 @丹羽五郎左长秀 :魏延从没说过子午谷奇谋,那是魏略扯的 , 三国志本意是两路并进 , 相会于潼关,并没提及子午谷
- 崇祯走投无路哀求百官捐钱 崇祯为何不学李自成抄家
- 李自成在遇难的时候 数万大顺军为何按兵不动
- 李辅国辅佐了两位皇帝,他是怎样的人呢?
- 李渊称帝与朱元璋称帝时的情况有何不同?
- 李景隆最后被朱棣囚禁的真相是什么?
- 乾隆皇帝上位之后 乾隆是怎么对待雍正宠臣李卫的
- 乾隆为什么对李卫如此痛恨 李卫巅峰时期权力有多大
- 历史上吴三桂如果没有投降清朝,李自成能顺利统一天下吗?
- 石达开和幼天王都被凌迟处死了,为什么曾国藩却独独放过了李秀成?
- 明朝末年崇祯手里还有15万锦衣卫,为什么不用来对付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