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距离称帝只有一步之遥,为何始终没有称帝?( 二 )


如上,要说曹操没有称帝的野心,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否则也不可能在称帝的道路上走出这么远 。然而,到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时,已经形同天子,距离皇帝只不过一步之遥的曹操 , 却始终没有迈出最后一步,这又是为什么呢?
曹操之所以未迈出最后一步,主要源于时机尚不成熟
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 , 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陈群、桓阶、夏侯惇等人向曹操劝进 , 曹操却并未接受,而是说“施于有政,是益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 。我们知道 , 周文王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直到其子周武王才灭殷建周 。而曹操之所以要做周文王,个人认为,应该是源于他已经认识到 , 此时称帝时机尚不成熟 。

曹操距离称帝只有一步之遥,为何始终没有称帝?

文章插图
正如《易中天品三国》中所言,曹操当时称帝是“有想法,有资格,有条件,有障碍”,也就是说,曹操虽然有称帝的想法,也有称帝的资格和条件,但他想要称帝,却存在几个障碍 。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障碍一:曹操世受汉恩 。曹操可以说是世受汉恩 , 其家族是世世代代受到大汉王朝恩宠的,因而曹操有一定报恩的思想,因而不忍心下手代汉称帝 。或许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曹操一直信誓旦旦的说,自己的终极目标,就是做个齐桓公、晋文公,是绝对不会篡汉的,如果曹操晚年真的称帝 , 岂不是在打自己的耳光?
障碍二:刘备集团壮大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之前,曹操称帝的步伐看起来似乎很稳,但从这一年开始,形势对于曹操却开始有些不利 。一方面,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初的“汉中之战”中,曹操最终败北,被迫让出汉中,从而打破了“赤壁之战”以来曹操在军事上的持续成功 。另一方面 , 刘备联合巴蜀雍凉势力自称汉中王 , 而刘封、孟达又攻掠上庸三郡 , 再加上随后的关羽北伐震动中原 。刘备集团不仅迅速壮大,更是给人一种刘邦在世的错觉,这让曹操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

曹操距离称帝只有一步之遥,为何始终没有称帝?

文章插图
障碍三:防止孙刘联盟 。孙权虽然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投降了曹操 , 但那是因为曹操彼时代表的是天子,孙权投降起来自然算是名正言顺 。那么,如果曹操贸然称帝呢?孙权还会继续投降吗?袁术的例子可就在那摆着 , 当年孙策也是袁术的手下,然而当袁术悍然称帝后,孙策立即就与其划清界限 , 加入了讨伐袁术的队伍 。此时虽然围绕荆州归属,孙刘联盟已经产生裂痕,可一旦曹操称帝 , 孙刘联盟必然借着“讨伐汉贼”的名义再度联合 , 曹操将再度陷入腹背受敌之境,这是曹操不愿看到的 。
障碍四:内部反对势力 。曹操虽然掌握了朝廷的绝对权力 , 但朝中忠于汉室、反对篡汉的势力仍然存在,早在曹操获封魏公时,身为其左膀右臂的荀彧便明确表示了反对,虽然荀彧等人的被杀 , 使得内部反对声音一度降低 。但在曹操称王,与刘备争夺汉中之时 , 其内部的反对浪潮再起,先后有耿纪、魏讽、侯音在许都、邺城、宛城谋反或谋反未遂,内部的动荡,其实也是曹操最终被迫放弃汉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此时曹操尚未称帝 , 内部反对声音便已经如此之高,如果自己悍然称帝,内部将会动荡成何等模样,曹操不得不慎重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