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非常惜才,为什么陈宫最终会被曹操杀害呢?

【曹操非常惜才,为什么陈宫最终会被曹操杀害呢?】曹操非常惜才 , 为什么陈宫最终会被曹操杀害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
《三国演义》广为人知,而奸雄曹操是在董卓掌握大权时登上了历史舞台 。他持七星宝刀刺杀董卓,不料被发现,立刻以献刀的名义蒙混过关,趁机逃出京城 。这就是著名的“曹操献刀”的故事 。逃出京城的曹操立刻被后知后觉的董卓通缉 。曹操在路过一个县城时被门卫认出来抓获,而陈宫正是这个县城的县官 。陈宫很赞赏曹操,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是为天下人做的大好事,便和他一起踏上了逃亡之路 。在逃亡的路上,两人甚至连睡觉都睡在一起,“好梦中杀人”的曹操居然敢让人和他睡在一起 , 不是想杀他 , 就是对他绝对信任 , 而这时的情况显然是后者 。两人来到了曹操老爹曹嵩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府上过夜 。夜晚 , 曹操听到磨刀的声音 , 误以为这一家人背叛了他们 , 便叫醒半信半疑的陈宫,三下五除二地劈了他们,直到看见待宰的肥猪才明白误杀了 。两人连夜跑路 , 恰巧遇到了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一狠心,也把他劈了 。面对陈宫的质问,曹操说出了前文所说的传世名言后,陈宫彻底看清了曹操的为人,便在第二天离去 。
从小说来讲,这绝对是一个不错的故事,但历史上 , 两人的相遇是这样上演的吗?
先来说说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可信度 。在《三国志》中,我们并不能找到对于这个故事的记载,但在《魏书》和《魏晋世语》中,我们却能明确找到这一故事,只不过,两者所记的故事却不一样:《魏书》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因为“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曹操为了自保,便将他们杀死;而在《魏晋世语》中的故事就和《三国演义》中的大致相同——“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总结来说,《三国志》因为时代问题,有些事不能记,但后世的史书则敢 。《魏书》有美化曹操的嫌疑,《魏晋世语》则有夸大事实的可能,可两本书都明确写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事,所以这事虽没法确定具体经过,但确有其事,毕竟吕伯奢全家被杀,要想记录具体经过应该是不可能的 。
但这并非问题所在,问题在于没有一本史料记载陈宫此时是与曹操同行的 。

曹操非常惜才,为什么陈宫最终会被曹操杀害呢?

文章插图
让我们重新回到《三国志》中,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就连曹操出逃的原因都与《三国演义》大不相同:当时京城正乱,董卓赐予曹操骁骑校尉的官职,想笼络曹操为他所用 。但曹操不想为董卓办事 , 便变装出逃,结果在路上被一个亭长抓住,怀疑他就是曹操 。而慧眼识人的功曹认出了曹操,认为这乱世需要他,便放他逃走了 。也就是说,陈宫根本没有参与到曹操的逃亡中 。他们两人的相遇则是在东郡 。据《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记载,初平二年,曹操担任东郡太守 。于是,身为东郡人还很有志向的陈宫自然便来到了这位枭雄的麾下 。很平淡但也很正常的开局,之后陈宫便在曹操的麾下干过一段时间活,甚至可以说是大放异彩 。初平三年,兖州刺史刘岱死于青州黄巾军讨伐战,兖州成为了无主之城 , 陈宫通过自己的口才说服兖州官吏并拉拢了济北相鲍信 , 让曹操担任了兖州的刺史,得以彻底剿灭青州的黄巾军残党,自那以后,曹操便把陈宫当成了心腹,而陈宫在当时也是对曹操忠心耿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