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粮救灾
时值陈州饥荒,饿殍遍野 , 他上任三天毅然下令贷钱三万余贯、贷粮三万余担救济灾民 。范镇此举事先未经朝廷获准,以致监司急迫追查,他只得上书自劾辞官;帝下诏恕其过 。殊知是年陈州丰收 , 官府所发钱粮如数收回 。熙宁元年(1068)神宗赵顼继位,范镇迁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兼侍读、旋知通进银台司相当于门下省 。
文章插图
反抗变法
次年,王安石正进行变法改制 , 实行了以青苗法为代表的新法 , 范镇站在司马光等人的立场上 , 竭力反对新法,曾五次上疏反对新法,在疏中指斥王安石以喜怒为赏罚,“陛下有纳谏之资 , 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 。”
王安石看到奏疏,十分气愤,连手都颤抖了 , 亲自起草诏书,痛斥范镇 。范镇便以户部侍郎的官职致仕退休 。范镇临行前上表谢恩,仍坚持己议,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求神宗“集群议为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为腹心,以养和平之福 。”退休后,苏轼前往祝贺,说“公虽退,而名益重矣!”范镇十分难过,认为“君子言听计从,消患于未萌,使天下阴受其赐,无智名,无勇功;吾独不得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整天与宾客一起饮酒赋诗 。后苏轼获罪,投入御史台狱,官府急于向他索要与范镇的来往书信文章,范镇还是上书辩论救助苏轼 。久而久之,范镇被迁移到许州居住 。
走访山水
范镇居成都期间,曾东下长江 , 出三峡 , 游荆湘,直至京城汴梁,遍访名山大川,作诗三百多首,佳作不乏 。如《游昭觉寺》 。“炎蒸无处避,此地忽知寒 。松砌行无际,石房禅自安 。鸳鸯秋沼涨,蝙蝠晚庭宽 。登眺见甲舍,衡茅半不完 。”作者以热冷对比 , 远近相衬 , 勾勒出成都昭觉寺一幅清和图景 。万松散凉,石屋人静,似有阵阵仙风飘送人间,不胜悠然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谓“语谈而味终不薄” 。如《仲远龙图见邀学射之游先寄五十六言》:“几年魂梦寄西州,春晚归逢学射游 。千里香风尘不动,半山晴日风雨收 。指伪武弁呈飞骑,次第红妆数胜筹 。夹道绮罗瞻望处 , 管弦旌帜旆拥邀头 。”“仲远”是蔡延庆的字,时知成都府 。“学射”即学射山(今成都市磨盘山) 。可以想见当年学射山骑射比富场景,人涌曲扬,盛况空前,写得来情景交辉,格调雍容 。
与司马光
司马光同礼部尚书张存三女结婚 。婚后,司马光常常不进卧室休息,独身在书房里过夜,且头枕木枕 。一日 , 司马光的好友范镇来访,夫人便将自己独守空房之事讲了出来 。司马光当着好友的面只好讲出实情 。他说:“食君之禄,为君之臣,理应为国效忠,为民尽力 。我怕自己只图享受,忘了国家的忧患;只图当官,忘了百姓的疾苦 。便让木匠用圆木给我做了枕头,每当它一滚动,我就会从梦中惊醒 。然后静坐书案前,想想当天哪些事情没有办好,以便第二天补救 。我觉得,只有时时刻刻挂民在心,战战兢兢当官,才能不负朝廷 。”夫人张儒秀听了十分感动,说:“既然君实为此忧国忧民,就是守一辈子空房,我也心甘情愿!”这就是宋史上有名的司马光“头悬警枕 , 忧国忧民”的故事 。
文章插图
范镇与司马光相得甚欢 , 议论如出一口 , 而且约定生则之为作传,死则之为作铭 。后来,司马光为范镇作传;司马光死后,范镇为司马光作墓志铭 。史书记载范镇清白坦荡 , 待人以诚,恭俭慎默,从不褒贬评论他人 。遇到重大问题时镇静从容,态度柔和而语气庄严,即使在皇帝面前也能坚持己见 。《东斋记事》共六卷,《宋史·艺文志》记作十二卷,马端临《文献通考》记作十卷,但上达两个本子早已失传 。今天我们看到的本子是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时采辑《永乐大典》中所收条目 , 分类编辑 , 共为五卷,再加上江少虞《事实类苑》、曾忄造《类说》中的有关条目,总计有六卷 。中华书局1980年9月出有汝沛点校的《东斋记事》五卷及附录 。
- 沈义伦:北宋初期宰相,曾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
- 吕居简:北宋宰相吕蒙正之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 吕馀庆:五代至北宋时期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 向敏中:北宋初年名相,以勤于政事、老成持重而闻名
- 毕士安:北宋初年宰相、诗人,曾在澶渊之战时支持寇准决策
- 蔡襄:北宋名臣、书法家、茶学家,为官正直,颇有政绩
- 王拱辰:北宋时期大臣,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 张咏: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尤以治蜀著称
- 钱易:北宋时期翰林学士,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 王钦若:北宋时期宰相,促成封禅泰山,深得宋真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