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政治决策?真相是什么?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之间的一场战役,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 , 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三国时期,魏、蜀、吴争霸,其中刘备创立的蜀汉政权由盛转衰的两个关节点一个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另一个是刘备登基后悍然发动对东吴的进攻 , 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而回 。
荆州丢失后,两路北伐的前进基地失去一个,但并非伤筋动骨之痛,蜀汉的大部分实力还在,最关键的是主心骨刘备还在 。
而夷陵之战后,不但将蜀汉多年积攒的精兵和物质消耗一空 , 连刘备也因大败后承受不了打击,患病身亡 。
至此,蜀汉政权变成三国中最势弱的一方,刘备一辈子打拼的奋斗目标成为完全不可能实现的镜中花、水中月 。

夷陵之战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政治决策?真相是什么?

文章插图
刘备当初和诸葛亮规划蜀汉集团的战略时,首要敌人是北方的曹魏集团 , 而对于东吴制定的规划是“和”,为达成这个规划,刘备甚至不惜自降辈分,娶了孙权的妹妹做老婆 。
虽然孙权袭取了荆州,但最强大的曹魏还在北方虎视眈眈,刘备为何会在刚登基不久就不惜以举国之兵东征孙权?他的战略目的到底是什么?小编略作分析如下:
第一:或许是为了复原“隆中对”时的战略规划?
诸葛亮给刘备作的“隆中对”中,对于北伐曹魏是规划的两路出兵,一路是汉中,另一路就是荆州,面对庞然大物曹魏,单独一路出兵讨伐是很难战胜的,除非蜀汉的绝对实力在曹魏之上 , 但显然不是,所以荆州的丢失对于北伐的成功率来说算是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
刘备伐吴,或许目的仅在于荆州,拿下荆州复原“隆中对”时的战略,并顺带吓唬住孙权,让他在蜀汉北伐的时候别在侧翼捣乱 。
第二:刘备称帝后,手下的几大派系都要赏赐财富和土地,从何而来?
刘备是以外来人身份在蜀中称帝 , 蜀中的世家大族和随刘备入蜀的元老派、荆州派是有很深矛盾的 , 跟随刘备入蜀的元老派、荆州派是嫡系,天下三分有其一他们出的力最大,不能亏待他们,但要赏赐的话只能从蜀中的财富中挤出来,特别是土地,包括官位也是元老派和荆州派占据要职 。这就让原蜀中的世家大族们心里要流血了 。
荆州还在时,那边能安置一部分,荆州丢失后,仅仅依靠蜀中的资源来安置和赏赐手下的几大派系就很困难了,又不能强行牺牲任意一方,否则就要大乱 。大家伙跟着刘备呕心沥血不都是为了功名和财富嘛 。
为了缓和这种矛盾,只能去想办法扩张,有了多余的财富和土地 , 刘备才有激励士气的本钱 , 才有北伐成功的希望 。
所以必须让大家看到跟着他刘备混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曹魏比较强,不好去抢,那就是东吴了,不说消灭孙权抢占江东,至少能拿回荆州吧,多个荆州在手 , 不说北伐希望大增,至少手头上能宽裕一点 。
第三:首要战略目标已经变了,先打弱敌 , 整合力量后再战强敌
刘备东奔西逃数十年,不管他是为了自己当皇帝,还是不愿寄人篱下 , 口头上的宣传口号一直都是“复兴汉室” , 有了这个口号,他才能以白手聚齐起一帮志同道合的文臣和武将帮助他打江山,也成功的打下来三分之一 。
在曹丕篡汉前,汉献帝是名义上的皇帝,刘备“复兴汉室”的首要目标当然就是把皇帝从曹操的魔手下解放出来,自己来辅佐复兴 。所以,北伐是唯一选项,在这个大义面前,孙权也不敢扎刺 , 在后面捣乱的可能性很小 。但曹丕篡汉后,汉献帝或许不在了 。